2025年,一系列事件的發生,讓世界的目光聚焦于美日關系以及中日關系的微妙變化之上。
美國對日本施加的“對等關稅”,不僅沖擊著美日同盟的根基,也促使日本在外交政策上做出重大調整。
而這一調整在日本外相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會面時,巖屋毅指出,日本將認真對待歷史,在臺灣問題上,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的立場沒有改變,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2025年4月,美國單方面發起關稅戰,對諸多貿易伙伴施加“對等關稅”,日本赫然在列。
美國這一舉措,看似突然,實則有著深層次的經濟與政治考量。
美國長期存在的貿易逆差問題一直是其心頭之患,而日本在對美貿易中,汽車與鋼鐵行業競爭力強勁,對美出口額可觀,這讓美國試圖通過關稅手段來扭轉貿易逆差局面。
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旨在強化美國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主導地位,對盟友也毫不手軟地進行經濟施壓,以實現美國利益的最大化。
日本,這個長期以來在美國面前亦步亦趨的盟友,此次卻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強硬態度。
日本國內市場規模有限,對外貿易一直是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美國對日本汽車和鋼鐵行業施加的高額對等關稅,無疑是卡住了日本經濟的咽喉。
日本在上世紀因《廣場協議》遭受重創,經濟長期陷入低迷,這段慘痛的歷史記憶讓日本深知外貿穩定的重要性。
因此,面對美國的關稅制裁,日本不愿再次妥協退讓,在多輪關稅談判中,始終堅守立場,與美國僵持不下。
日本首相石破茂明確表示,日本在關稅問題上絕不能被“小瞧”,這是一場關乎國家利益的戰斗,日本必須理直氣壯地守護自身權益。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也強調,日本不會在關稅談判中犧牲農業部門的利益,而農業保護一直是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的核心政策之一,背后涉及到龐大的農業利益集團以及自民黨在農村地區的執政基礎。
此外,日本汽車產業在其經濟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汽車產業關聯著鋼鐵、流通、銷售等多個行業,涉及大量就業崗位。
據《日本經濟新聞》估算,若關稅導致日本汽車出口下降、生產減少,日本經濟可能損失13萬億日元,名義GDP下降2%以上。
石破茂多次表明,日本要求美方全面取消加征的關稅,不接受附帶汽車出口配額的協議,也不接受10%的所謂“基準關稅”。
美國方面,并未因日本的強硬態度而有所收斂,特朗普政府持續對日本采取極限施壓策略,試圖逼迫日本就范。
當地時間7月7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布致日、韓兩國首腦的信件,宣稱自2025年8月1日起將對日、韓兩國所有產品加征25%關稅。
這一舉措無疑進一步加劇了日美貿易談判的緊張氛圍,美日之間的盟友關系出現了明顯的裂痕,原本緊密的同盟關系在經濟利益的沖突下變得搖搖欲墜。
在美日關稅戰持續膠著的背景下,日本開始重新審視自身的外交政策。
長期以來,日本在外交上高度依賴美國,在國際事務中往往緊跟美國步伐,此次美國的狠手讓日本意識到,單純依靠美國并不能保障自身的國家利益。
于是,日本開始嘗試調整外交方向,尋求多邊外交合作,加強與周邊國家的關系,以減輕美國關稅制裁帶來的壓力,這其中,與中國改善關系成為了日本外交調整的重要方向。
回顧此前的中日關系,并非一帆風順。
今年3月份,日本政府曾出具答辯書,聲稱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不具備法律約束力”,這一言論嚴重傷害了中日兩國人民的感情,也給中日關系的發展蒙上了陰影。
中國對此予以堅決駁斥,強調《中日聯合聲明》是中日關系正常化的基礎,具有不可動搖的法律地位和歷史意義。
日本政府的這一舉動,使得中日關系在一段時間內陷入緊張狀態。
但在短短幾個月后,隨著美日關稅戰的激化,日本政府的態度發生了顯著轉變。
當地時間7月10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吉隆坡會見了日本外相巖屋毅。
在這次會面中,巖屋毅表示,中日關系近來取得了一系列積極進展,展現了雙方關系應有的狀態,兩國有必要進一步加強溝通,擴大合作,推動中日戰略互惠關系穩定向前發展。
他特別強調,日本在臺灣問題上堅持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的立場沒有改變,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同時,巖屋毅還指出,今年是二戰勝利80周年,日本將認真對待歷史,面向未來。
日本外相此番表態,與此前日本政府的錯誤言論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一轉變背后,是日本在面臨美國強大經濟壓力下的現實選擇。
日本深知,中國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中日兩國之間的貿易額巨大,加強與中國的貿易合作,對于緩解美國關稅制裁帶來的經濟沖擊具有重要意義。
例如,在日本最為關心的水產品出口貿易方面,此前日本不顧國際社會反對排放核污水,導致其水產品貿易遭受沉重打擊,中日雙方的水產品交易銳減。
而如今,部分通過嚴格檢測、確定未受污染的優質日本水產品,已被允許進入中國市場,這對于日本水產業來說,無疑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也為中日兩國在貿易領域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機。
王毅外長在與巖屋毅會面時,也對中日關系的發展提出了期望和要求。
近期雙方各層級各領域交流互動日趨活躍,兩國關系呈現改善發展勢頭,這一局面來之不易,值得珍惜和鞏固。
希望日方樹立客觀正確對華認知,秉持積極理性對華政策,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就臺灣問題作出明確規定,日方必須嚴格履行、言行一致,維護好兩國關系的政治基礎。
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中日關系的改善并非一蹴而就,仍然面臨諸多挑戰。
歷史問題和領土爭端等敏感問題依然存在,日本國內部分政治勢力的錯誤言行也可能對中日關系的發展產生干擾。
此外,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布局,也可能對日本的外交政策產生影響,試圖阻礙中日關系的進一步發展。
但總體而言,日本在面對美國關稅壓力下向中國釋放出的積極信號,為中日關系的改善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只要雙方能夠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贏的原則,妥善處理分歧,加強溝通與合作,中日關系有望迎來新的發展階段,為兩國人民帶來福祉,也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在未來的日子里,國際社會將持續關注中日關系的走向,期待兩國能夠攜手共進,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