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海南萬寧7月14日電 (記者 張茜翼)走進海南萬寧興隆的巴厘村,高聳的塔尖、五彩斑斕的墻壁與精美的印尼浮雕交相輝映,身著印尼傳統服飾拍照的游客隨處可見……來自澳大利亞西澳大學的潘林浩不禁感慨,“仿佛穿越到了東南亞”。
7月13日,眾多游客在海南萬寧興隆“巴厘村”拍照打卡。中新網記者 駱云飛 攝
7月13日,參加2025海外華裔大學生海南研習活動的海外華裔大學生走進這座以印尼文化為主題的特色景區,開啟一場沉浸式的僑鄉文化體驗之旅。
巴厘村是興隆僑鄉文化的重要載體。上世紀五十年代起,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歸僑在興隆華僑農場(現為興隆華僑旅游經濟區)安家落戶,多元文化在這里交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興隆僑鄉文化。如今的巴厘村,已成為游客了解這一文化的“窗口”。
景區分為歸僑文化長廊、歸僑家園、植物觀賞區、根藝館等功能區,面積雖不大,卻滿滿當當“裝”下了南洋歸僑回歸故里、艱苦創業的歷史。
7月13日,海南萬寧興隆“巴厘村”一景。中新網記者 駱云飛 攝
山門、浮雕、神龕、瑞獸……東南亞風格建筑、裝飾隨處可見,鮮艷濃郁的色彩充滿了異域氣息。學上幾句簡單的印尼語、觀看熱情的印尼風情舞蹈、換上異國風情服飾“打卡”,幾乎成為游客逛景區的標配。
在這里,文化傳承不僅停留在靜態展示,更融入日常互動。景區講解員王曉亮是印尼歸僑后代,自2013年起便在景區工作。他告訴中新網記者,讓更多人了解父輩們在這片土地上奮斗的故事,是他堅持的意義所在。
主要由印尼歸僑后代組成的舞蹈隊,每天表演10多場印尼風情舞蹈,游客可參與互動。景區負責人陳紹海說,這些表演不僅是文化展示,更是傳承的重要方式。
7月13日,游客在海南萬寧興隆“巴厘村”拍照打卡。中新網記者 駱云飛 攝
如今的巴厘村,不僅是旅游景點,更成為連接中國與印尼友誼的橋梁。為呈現原汁原味的印尼文化,巴厘村從印尼聘請工匠完成雕刻作品,邀請印尼美術學院學生參與美化設計和壁畫創作等,還聘用印尼舞蹈和語言老師教授歸僑子女。
“這里的一磚一瓦、一舞一曲,都是中印尼文化交流的見證。”陳紹海說,景區還吸引多個印尼代表團前來考察。
在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馬學強看來,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不同國家的歸僑在這里和諧共處,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這種文化交融的景象令人印象深刻。(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