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美國前總統約翰·F·肯尼迪,人們總愛給他貼標簽,他有43歲當上總統的“最年輕紀錄”,同時被人熟知的還有他因刺殺頭部中彈而離世。
但他私生活里的“風流韻事”,就顯得知情度較低了,這位被稱為“卡米洛特王子”的政治明星,一生既有應對古巴導彈危機的鐵腕,也有與好萊塢女星的緋聞。
他的兩位情人還都十分傳奇,她們就是奧黛麗·赫本,和瑪麗蓮·夢露,但肯尼迪對其態度卻堪稱“冰火兩重天”,很能想象都是美若天仙般的伴侶,前者小心翼翼呵護半生,后者卻被隨意擺弄至死,這背后的差距,到底藏著什么秘密?
約翰·F·肯尼迪1917年生于波士頓的富豪家族,1961年成為美國第35任總統,1963年在得州遇刺身亡,任期僅兩年。
他的政治標簽是“冷戰鷹派”,以如古巴導彈危機的強硬而著稱,但他私生活的爭議從未停過,據不完全統計,他與至少20名女性有過緋聞,涵蓋好萊塢明星、白宮秘書甚至黑幫情婦。
奧黛麗·赫本1929年生于比利時的貴族家庭,戰后靠學芭蕾轉型演員,1953年憑《羅馬假日》拿奧斯卡影后,之后的演藝生涯,她更是成為“優雅代名詞”。
而瑪麗蓮·夢露1926年生于洛杉磯的貧困家庭,童年被寄養過7次,1946年簽約20世紀福克斯公司,靠《紳士愛美人》《七年之癢》紅遍全球。
她的標簽是“性感符號”,但私生活混亂,結過三次婚,長期受抑郁癥困擾,每天靠安眠藥入睡,1962年8月5日,她死在洛杉磯公寓,官方結論是“巴比妥類藥物過量自殺”,但民間一直傳“被滅口”。
肯尼迪與赫本的關系,始于1950年代初,那時肯尼迪還是參議員,赫本剛憑借《羅馬假日》嶄露頭角,但兩人從未公開承認過戀情。
1953年的一天,赫本以“選民”身份拜訪參議院辦公室,她一襲淡藍色連衣裙,捧著紅傘,和肯尼迪聊了20分鐘,肯尼迪被她的不食人間煙火氣質吸引了,說她像從童話里走出來的公主。
此后,兩人偶爾在私人莊園見面,1960年肯尼迪競選總統時,赫本還悄悄為他拉過票,她讓經紀人聯系肯尼迪團隊,說“愿意以個人名義支持”。
但肯尼迪對赫本的“呵護”,更多是“保持距離的尊重”,他從未讓赫本卷入任何政治或桃色新聞,媒體拍到兩人同框的照片極少,赫本的名字也從未出現在肯尼迪的“緋聞清單”里,1963年肯尼迪遇刺后,赫本公開表示“非常難過”,但始終沒說過一句“我和他有過感情”。
但與赫本的“克制”形成鮮明對比,肯尼迪對夢露的態度,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玩得興起,說丟就丟”。
兩人的交集始于1961年,夢露通過經紀人聯系肯尼迪,表示想為白宮晚會表演,那天晚上,她穿了一條銀色露背裙,在肯尼迪面前演唱,聲音甜膩,眼神直勾勾,肯尼迪當場夸她“比電影里還迷人”,夢露順勢遞上自己的電話號碼。
從那以后,夢露成了白宮的“常客”,她頻繁出入肯尼迪的私人房間,甚至在橢圓形辦公室旁的休息室過夜。
但肯尼迪對夢露的“熱情”,本質是“需要”,夢露的性感能為他的政治形象加分,因為當時美國民眾喜歡“有活力的總統”,可當夢露開始“要名分”時,肯尼迪立刻變了臉。
夢露曾多次向朋友透露她想成為肯尼迪夫人,她還找到杰奎琳,也就是肯尼迪的正妻,直言她和肯尼迪相愛了,杰奎琳也是見過大場面的人,只淡淡表示夢露嫁給他也不會開心。
更讓瑪麗蓮夢露難受的,是當她因藥物依賴和精神問題需要幫助時,肯尼迪直接“斷聯”,1962年7月,夢露因服用過量安眠藥被送進醫院,她打電話給肯尼迪求助,接電話的是秘書,表示總統在忙沒空。
1962年8月5日,夢露死在自己公寓,驗尸報告顯示,她體內有超過致死量的巴比妥類藥物,旁邊散落著空藥瓶和半杯威士忌。
官方結論是“自殺”,但民間一直有“謀殺說”,有人翻出肯尼迪兄弟,也就是羅伯特·肯尼迪時任司法部長,二人的通話記錄,發現夢露死前一天,羅伯特曾打電話罵她“別再糾纏總統”,甚至還有人表示夢露掌握了肯尼迪與黑幫勾結的證據,才被“滅口”。
反觀赫本,1960年代,她憑借《窈窕淑女》《盲女驚魂記》穩坐“好萊塢女神”位置,1980年代,她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足跡遍布非洲、亞洲,1993年去世時,全球媒體用“天使離開”形容她,墓地旁種滿了她最愛的百合花。
肯尼迪對赫本和夢露的態度,說白了就是“權力游戲”里的規則,赫本代表安全的優雅,她出身貴族、演技精湛、私生活干凈,肯尼迪需要她為自己塑造“有文化修養”的總統形象,但又不需要她介入權力核心,所以“捧著”但不“綁定”。
而夢露則代表危險的誘惑,她的性感能吸引眼球,但她出身低微、情緒不穩定、掌握太多“不該知道的秘密”,肯尼迪需要她時利用,不需要時就無情拋棄。
這不是肯尼迪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權力對人性的扭曲,當一個人站在權力頂峰,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不去當那個狠角色,有用的時候“捧上天”,沒用的時候“踩進泥”。
赫本的幸運,在于她始終保持清醒,她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從沒把肯尼迪的“呵護”當救命稻草,夢露的悲劇,在于她把“被愛”當成了人生終極目標,最終淪為權力的犧牲品。
肯尼迪早已化作歷史書里的名字,但赫本和夢露的故事還在被討論,有人惋惜夢露的早逝,有人羨慕赫本的圓滿,但更值得思考的是,在權力的漩渦里,女性該如何守住自己的底線?
赫本用一生證明,真正的優雅,不是依附于誰,而是獨立于誰,而夢露的悲劇,恰恰是因為她把自己活成了“權力的附屬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