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地頭就是李林兵的工作崗位
酒泉金塔縣鼎新鎮洪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林兵,是鄉親們口中的“領頭雁”“主心骨”。清晨6點,黑河晨霧未散,他已穿梭在田間,沾滿露水的褲腳、裹著泥土的膠鞋,是這位鄉村振興“掌舵人”的日常寫照。誰能想到,這個如今新居鱗次櫛比、村道縱橫、產業興旺的村莊,曾是發展滯后的“薄弱村”。
科技賦能 解鎖土地密碼
金塔縣鼎新鎮洪號村有4322畝耕地。如何讓“巴掌田”變“聚寶盆”?李林兵帶著66名黨員組成“紅色先鋒隊”,背著土壤樣本走遍全村田地,挨家挨戶化解村民對新技術的疑慮。面對“滴灌能比人靠譜?”的質疑,他自掏腰包請農業專家現場演示:大型滴灌機械駛入麥田,銀色管道如長龍蜿蜒,細密水珠均勻灑落,半天就完成百畝麥田灌溉,效率比人工快10倍。
2012年起,李林兵推動土地平整工程,讓“跑水跑肥”的小地成了規整良田,精準滴灌系統年節水超30%。如今,智能農機穿梭田間,無人機在天際劃出科技弧線,農作物畝產量持續提升。“跟著李書記,種地也能用上高科技!”村民們的笑聲里滿是認可。
產業突圍 激活造血功能
土地流轉初期,李林兵聯系的50位外地老板僅16人愿意來考察,項目推進舉步維艱。他帶領村“兩委”用“算賬對比法”給村民算經濟賬,最終依托慶臣種植養殖合作社流轉土地1600畝,實現規模化種植。
在李林兵謀劃下,150座拱棚里的高端蜜瓜香飄四方,單棚年收益超萬元;合作社“入股分紅”讓120戶村民年均增收2500元;村集體收入從微薄躍升至年增3萬元,“薄弱村”蛻變為產業強村。
融合發展 繪就幸福底色
生態避險搬遷政策落地時,村民滿是抵觸:“老房子住了幾十年,誰愿搬?”李林兵騎著電動車帶著政策手冊挨家“嘮家常”:“新房有暖氣、自來水,還有老年食堂,腿腳不便有志愿者送飯……”他用一次次上門、一句句貼心話,慢慢打消了村民顧慮。
為解生計之憂,他提前規劃安置區周邊肉羊養殖產業園,請來畜牧專家培訓,組織村民赴鄰村學技術。當村民搬進窗明幾凈的新房,看著養殖園里的羊羔、試驗田飽滿的麥穗,終于懂了他的良苦用心:“多虧李書記,現在日子越來越敞亮!”
2025年,李林兵榮獲“甘肅省勞動模范”稱號。這位黑河之畔的“領頭雁”目光堅定:“榮譽屬于過去,只要鄉親們需要,我就守在這片土地上,帶大家把鄉村振興的路走得更寬、更穩!”
通訊員 王萍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高慧霞 文/圖
責任編輯:王旭偉
來源: 蘭州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