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標題所述問題的答案,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些名詞。
什么是底層人?在農耕時代,我們會以身份來定義,比如沒有自己土地的人,統統都是底層人。
現代社會,人人生而平等。由于維持我們生活質量的所有必要條件,幾乎都需要通過金錢來購買。
所以,用財富的多寡來定義上層人、中產階級和底層人,是更廣泛使用的統計方法。在國際間,以高收入國家、中等收入國家等指標,來定義國家層面的上中下等。
在現實生活中,通過房子、車子、衣著等來判斷上中下層,也是廣泛使用的識人手段。
在宏觀經濟中,有一個叫按家庭收入的五等分收入數據,可以理解為上中下階段劃分的基準。按照2024年的標準,一家三口,一年收入超過33萬,可以理解為五等分的最高20%群體。
在工資數據中,分位值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理解為上中下階層劃分的標準,比如領導這個崗位,一個月收入4千塊(2024年數據)的領導,顯然也是領導中的底層人。
按照這種思路,我們從《2024個企業薪酬調查信息》中,得到60種職業中類10%分位值數據,將其理解為底層人。
有了底層人的定義,結合2018年度和2024年度數據的變化,我們可知六年來底層人的收入,變化了多少。
六年前,領導崗的底層人月收入2967元,不足三千,2024年這一指標上升到3950元,年均增長160元。如果算上價格因素,實際工資可能是原地踏步的。
在技術、服務、辦事和農林牧漁崗位上,六年來月收入增長達到千元級別的很少,大多職業中類六年累積增長不到700元,部分甚至連500元都達不到。
在生產制造崗位,情況要好很多。各職業中類收入最低的10%人群中,多個崗位六年來累積漲薪達到了千元。
即便如此,在以生產制造聞名世界的我國,大多生產制造崗位中,至少有10%的人,月收入沒能超過3千5。
但為了這3千5,他們通常需要加班加點,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換來那一日三餐并養育自己的家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