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消息,7月7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投下一枚重磅炸彈:宣布自8月1日起對日本等14國輸美產品征收25%關稅。這份最后通牒式的信函被日本自民黨政策調查會長小野寺五典斥為“外交上實屬無禮”,而更讓日方寒心的是,即將到訪的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已明確表示不會就貿易問題進行正式會談——盡管他是為參加7月19日大阪世博會“美國國家日”而來。這種刻意回避的姿態,猶如在日本的傷口上撒鹽。
面對美方的雙重壓力,日本首相石破茂展現出罕見的強硬姿態。他在7月9日內閣會議上斬釘截鐵地宣告:“日本國內將團結一致守護國家利益,在不容妥協的事情上不會妥協,絕對不會犧牲日本的農業。”這份底氣并非憑空而來,在美日歷經七輪談判仍陷僵局后,一個關鍵變量悄然改變了博弈格局——中國市場的重新開放。
石破茂(資料圖)
就在特朗普關稅通知發出的前一周,6月29日中國海關總署發布公告,宣布有條件恢復日本部分地區水產品進口。這個時間點的選擇絕非偶然。2022年日本農林水產品對華出口額高達1.4萬億日元,中國大陸以25.2%的占比成為其最大出口市場。雖然福島等10個都縣產品仍被排除在外,但局部解禁已足夠為日本農業注入強心劑。尤其在美國揮舞關稅大棒的背景下,中國此舉被日本經濟界視為真正的“雪中送炭”。
需要清醒認識的是,中方的“大禮”絕非無償饋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6月30日記者會上闡明,解禁建立在日方接受國際及中方獨立監測、承諾加強監管并確保產品質量的基礎上。中方將持續強化檢驗措施,一旦發現問題將“立即依法采取必要限制措施”。這種基于科學數據的精準合作,恰恰為日本抵抗美國壓力提供了戰略縱深。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選擇在7月20日日本參議院改選前加征關稅,本意是施壓支持率在34%-39%區間波動的石破茂政府。但諷刺的是,壓力正轉化為日本政界的團結力量。在野黨立憲民主黨黨首野田佳彥在札幌街頭演講時直言:“首相應該帶頭與特朗普談判,如果不這樣做,就只能換我們上!”而自民黨內更有干部坦言,關稅升級“對選舉不會有好處”。美國的威逼策略,意外激發了日本政壇的自主意識。
更具戰略意義的是,東亞經濟格局正在發生微妙轉變。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近期公開呼吁中日韓聯合應對美國壓力——這并非空談。2024年數據顯示,美國GDP達29.2萬億美元,而中日韓經濟總量合計24.21萬億美元。三國在產業鏈、技術儲備和市場資源上高度互補,若形成合力,足以抗衡單邊主義。特別是在汽車領域(日本對美年出口137萬輛,占其輸美商品總額三分之一以上),東亞協同效應將大幅削弱美國關稅的殺傷力。
美國財長貝森特(資料圖)
當貝森特踏上日本國土卻拒談貿易議題,當石破茂在內閣會議堅稱“非常遺憾但絕不妥協”,這場博弈已然超出經濟范疇。特朗普政府原以為能輕易收割“最順從的盟友”,卻未料到關稅大棒反促成地緣經濟重組。中國精準投放的市場準入、日本政壇覺醒的自主意識、以及醞釀中的東亞經濟協作,正共同改寫霸權劇本。在8月1日關稅生效前的最后倒計時里,一個多極化的貿易新秩序已初現端倪——而這次,制定規則者不再只有華盛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