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圭)
燕王朱棣造反前夕,曾經做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夢。
夢中,朱棣夢到了才仙逝不久的父親高皇帝朱元璋,朱元璋笑意盈盈,親手把一個玉圭交到了他的手上。
圭,是一種上尖下方,呈長條形的玉器,在一些影視劇作品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大臣上朝的時候手里拿個長方形的板子,就是這東西。
大臣拿的,一般叫做玉圭,而所謂“大圭”,則是皇帝在禮儀祭祀等活動中所持的一種專屬玉器。
皇帝手中的圭和大臣們手中的圭其實打眼看上去大差不差,唯一的區別就是,皇帝的大圭更加狹長銳利,形狀則酷似劍葉。
所以,大圭象征著皇權,象征著權力,誰擁有大圭,誰就應該是帝國的主宰。
在夢中,朱元璋不僅把大圭交到了朱棣的手上,還語重心長的對朱棣說了這么一句話:
傳世之孫,永世其昌。
你要把這個大圭傳給你的孫子,這樣就可以庇佑大明王朝永世昌盛。
《朱瞻基馬上圖》
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暗示朱棣的孫子以后能做皇帝。
更為湊巧的是,朱棣的這個夢前腳剛醒,后腳燕王世子府上就有男丁出生,而這個孩子,正是朱棣長子朱高熾之妻所生之子,朱瞻基。
夢里說孫子能當皇帝,結果夢醒就白撿一大孫子,這不正說明朱瞻基就是我的好圣孫,以后他能當皇帝嗎?
- 《明史·本紀第九·宣宗》:成祖夢太祖授以大圭曰:“傳之子孫,永世其昌。”
這個記載,來源于《明史》,雖然說是正史,但其真實性倒還有待商榷。
作者質疑的倒不是史官們是否如實記載,而是朱棣同志到底有沒有做過這個夢。
因為,夢到底做沒做,到底是什么內容,這都只能來自于朱棣的敘述,在很多人看來,也許這個夢其實并沒有真正的發生過,而是被朱棣“制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之后的靖難之役做好輿論工作。
那么有讀者可能會問,既然是要做輿論工作,朱棣完全可以把夢做得大一點,何必把大圭傳給孫子,直接讓朱元璋傳給他自己不就得了么,到時候把臺詞改成“傳世朱棣,永世其昌”豈不是更具有說服力?
這當然沒有說服力,還會把朱棣的野心暴露的分外徹底,從而讓他在社會輿論中惹得一身騷。
(永樂皇帝 明成祖 朱棣)
因為,如果他告訴別人,朱元璋托夢讓他當皇帝,那么就直接等于是朱棣公開宣布,自己想要當皇帝,所以才編造了這么一個蹩腳的夢境。
因為這樣的夢境預示實在是太過生硬了,在當時來看,無論是朱元璋是否在夢中要求朱棣成為“新的帝王”,朱棣都“不應該”成為新的帝王。
朱允炆是削藩了,但是他還沒削到你頭上,況且就算朱允炆要削你,甚至要你死,你朱棣是藩王,即為天子之臣,那你也該服從于君王的意志。
一般來說都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哪兒有說君要臣死,臣說那不行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朱棣在發動靖難之前,他其實缺乏一個起兵的合理性。
在封建帝制時代,人們祭祀祖先,恐懼鬼神,敬畏天地,而這些生活習性結合起來,就是對禮制的遵守。
人們的一切行為都要遵守禮制,這些條條框框的限制或許對販夫走卒,升斗小民的影響并不大,但對朱棣這個階層的控制力,卻是致命的。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難成。
沒有正當的理由,你朱棣的軍隊就亂軍,是叛軍,會遭人恥笑和唾棄,在群眾中沒有基礎,到時候別的不說,募兵募糧就是個大問題,因為,老百姓他不支持你。
(守禮)
夏桀無道殷商伐之,帝辛無德而文王取之,天下苦秦久矣而有陳勝吳廣,漢末桓靈昏庸方出三國亂世。
惠帝朱允炆不算什么空前絕后的圣明君主,但他在位時多有仁政,百姓對他更有愛戴。
- 《明史·恭閔帝》:賜民高年米肉絮帛,鰥寡孤獨廢疾者官為牧養。重農桑,興學校,考察官吏,振罹災貧民,旌節孝,瘞暴骨,蠲荒田租...
年輕的皇帝深諳帝王之榮乃民心所向,所以他在位的時候經常給救助社會上的弱勢群體,給年事已高的老人送去米面糧油,建立社會福利機構贍養那些失去勞動能力或者過于孤苦的人。
皇帝還重視農桑,興辦學校,積極考察官員是否稱職,余下一干仁政善政更是不勝枚舉。
可以說,如果沒有半路殺出來的這個朱棣,二代皇帝朱允炆保底也能做個守成之主,如果他足夠努力,開創個建文盛世也說不定。
這樣的一個皇帝,朱棣有什么理由反對他?
朱棣沒有理由,所以他必須制造一個理由。
如果朱棣認為朱允炆的確不應該做皇帝,那么他就必須給朱允炆制造出兩種危機,第一種危機,叫做權力危機,第二種危機,叫做合法性危機。
對于朱棣來說,只要在戰場上擊敗朱允炆,占據南京建文朝廷的城池和土地,最后攻破京師,把朱允炆拉下馬來,讓他失去控制帝國的權力,這就叫做權力危機。
(建文皇帝 明惠帝 朱允炆)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種,因為一個皇帝所面臨的權力危機多種多樣,比如農民起義,外戚干政,權臣擅權,甚至宦官亂政,都可以使皇帝陷入權力危機。
這種危機容易制造和出現,而不容易制造和出現的,則是合法性危機。
合法性危機的意思是,要證明朱允炆做皇帝,是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的。
比如,西漢的第十二位皇帝漢成帝劉驁,他就曾經陷入過合法性危機之中。
成帝是一個可以大權獨攬的皇帝,他在位的時候,外沒有威脅帝國統治的強敵,內沒有外戚,權臣,宦官作亂,社會矛盾當然存在,但是遠遠沒有達到不可控制的地步,而那個在未來結束西漢統治的王莽,彼時已被成帝驅逐出了朝廷,四十出頭的漢成帝只要活著,那么王莽將會永無出頭之日,永活于戶牖之下。
但就是這樣一個皇帝,在其統治過程中,卻多次有意無意的透露出要把皇位禪讓給自己的親信董賢(就是和成帝斷袖之癖那哥們)的想法,就是因為當時的成帝本人陷入了合法性危機之中。
因為,在西漢民間一直傳說著一種論調,那就是根據儒家的理念,舜的后代(即劉氏皇族)將會把皇位禪讓給禹的后代。
民間廣泛流傳“五德終始”“漢家堯后”的說法,使得成帝本人都不免因此陷入深深的懷疑,懷疑自己所處的位置,是否真的變成了“不合法”的皇位。
那么,如何才能讓朱允炆的皇位變成非法的呢,很簡單,正如文章開頭所說的那樣,朱棣公開表示,自己做了一個夢,夢中,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這個強盛帝國的建立者朱元璋告訴自己,自己的孫子應該成為這個國家未來的主人。
(洪武皇帝 明太祖 朱元璋)
天命神授,朱元璋無論生或死,他都代表了大明王朝的最高意志,所以“傳世之孫,永世其昌”就具有了合法性。
如果朱瞻基成為帝王有了合法性,那么朱瞻基成為帝王的所必須的前提就是,他的父親世子朱高熾會成為皇帝。
那么世子朱高熾會成為皇帝也將會有一個必須的前提,那就是朱棣會成為皇帝。
朱棣可以成為皇帝,那么朱允炆就會結結實實的面臨到合法性危機。
當然,這種想法或許只存在于朱棣本人的內心之中,也許他真的做了一個那樣的夢,也許他真的認為這只是天注定的巧合,不足道爾,因為后來朱棣起兵之時,采用了一種截然不同的輿論方式,他翻閱父親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訓》,發現了這樣一條內容:
- 《皇明祖訓·法律》:如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
朱元璋在這本堪稱大明王朝每位皇帝都必須倒背如流的帝王教科書中說道:如果朝廷里沒有正直的臣僚反而出現了奸佞的臣子,那么作為藩王,作為皇帝的宗親叔父,就應該警覺起來,厲兵秣馬,發展實力,等待天子的密詔和統御,在天子的號令下進京平亂,除掉朝堂之中的奸佞。
(靖難之役)
一言看罷,靈光一閃的朱棣立刻打出了“清君側,靖國難”的口號,號稱自己起兵是為了剿滅朱允炆身邊的奸佞,表示自己是為了維護朱允炆的統治才起兵的。
皇帝身邊到底有沒有奸佞這還有待商榷,但可以肯定的是,朱允炆一定沒有給朱棣下過你趕緊過來清君側的密詔。
撕破臉皮的這一刻,當年那奇幻之夢的真偽,也已經不再重要了。
不過,就算朱棣當年真的做了那么一個夢,也很大概率是因為朱棣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中的景象,也不過是他自己給自己的心理暗示。
而當靖難功成,他驅逐建文成為新帝時,不知道他在巍峨深宮中是否還會做夢?
如夢中再次遇到老父親朱元璋,朱棣大概率會在夢中誠惶誠恐,悚懼不安,而這位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帝國的高祖,也一定會滿臉狐疑,用嚴厲的口氣質問朱棣:
你為什么會穿著朱允炆的衣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