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印度尼西亞女籃的亞洲杯首場小組賽結(jié)束之后,關(guān)于比賽的勝負(fù),其實,已經(jīng)不是大家討論的焦點了。
畢竟,這是一個早就預(yù)料到了的結(jié)果,也是絕對會出現(xiàn)的結(jié)果。
如果說,這場比賽都不能拿下的話,那么這支中國女籃也可以原地解散了。
所以,就不糾結(jié)這個問題了。
那么大家最為關(guān)注的還是張子宇的表現(xiàn)。
這位中國女籃歷史上截止到目前為止最為超乎尋常的存在,終于是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場國家隊的正式比賽。
從出場時間11分鐘來看,宮魯鳴指導(dǎo)還是一如既往的小心謹(jǐn)慎。
確實,不管怎么說,沒有什么比“保護(hù)”好張子宇更為重要了。
讓她上場稍微感受一下比賽的強(qiáng)度和氛圍,為接下來的比賽做好一個比較充足的準(zhǔn)備。
基本上就很可以了。
沒必要非要上來就把出場時間打的非常滿,話說,面對印度尼西亞女籃,大可不必如此。
借用球迷的話來說:一個韓旭,就足以支撐起來整個內(nèi)線的攻防兩端了。
所以,讓張子宇上來跟著球隊跑一跑戰(zhàn)術(shù),拉一拉體能,就很可以了。
在張子宇這個有限的上場時間里,也讓大家看出來了一些問題所在。
第一點,肯定是對方球員不適應(yīng)。
面對如此高大的一名球員,防守球員就算是傾盡全力也顯得非常的于事無補(bǔ)。
可能,在比賽之前,印度尼西亞女籃的球員也做過這方面的心理建設(shè),比如,主教練會告訴上場的球員,張子宇的身高和體重等等,以及大概會呈現(xiàn)出來一個什么樣的場面。
但是,等到真正上場之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又是另外一種感受。
因為,放眼整個女籃歷史當(dāng)中,張子宇這樣的球員都是“前無古人”的。
再加上印度尼西亞女籃打的高端比賽比較少,相對來說,面對這種頂級天賦球員的機(jī)會就更少一點。
所以,此刻猛然一對位,那真的是非常的不適應(yīng)。
那真的是感覺一個人在和一棵“參天大樹”在做斗爭。
結(jié)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除此之外,咱們的女籃球員其實也有點不適應(yīng)。
比如,張子宇在場上,大家都知道要主打她這一點,而她本人也非常的清晰,所以就會很快的卡好位置,并進(jìn)行要球。
但是,這個時候外線持球的球員就有點耽誤事了,總是在那里猶猶豫豫,磨磨蹭蹭。
話說,就這還有什么好不堅決的呢?
那肯定是用力的把球往高了給,或者說,就往天上扔。
放心,對方球員除了犯規(guī),其他的一點辦法都不會有。
因為,這個身高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而且,不同于男籃賽場,身高差距就算也有這么大,但是,小個子球員還可以用彈跳和力量來進(jìn)行一定程度的彌補(bǔ)。
但是,女籃的球員,無論是彈跳還是力量都沒有辦法和男籃相提并論。
所以,夠不到也就是真的夠不到了。
從這就能看出,咱們自己的球員,張子宇的這些隊友們也沒有做好這個準(zhǔn)備,顯然,這是不合格的表現(xiàn)。
就應(yīng)該是看到舉手,球就第一時間給過去。
還要去尋找外線的空位位置。
張子宇內(nèi)線進(jìn)攻無壓力還則罷了,一旦遭遇過多的包夾和阻攔,那么這個時候她還可以把球再傳回外線,而當(dāng)下相對空位的機(jī)會,命中率相對就會有一定的提升了。
這就是所謂的“內(nèi)外線”配合。
應(yīng)該來說,作為職業(yè)球員肯定會明白這個最為簡單的邏輯,不知道為什么場上操作的時候,還是不夠流暢。
只能說,張子宇的到來,無論是對對手還是對于我們自己,都要有一個適應(yīng)的過程。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么也希望,我們的球員要比對方的球員更先適應(yī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