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jù)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chuàng)內容,文中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
前言
南京姑娘吳玥離開了人世,這位曾登上央視的女性,因清秀的面容與堅韌的性格,讓無數(shù)觀眾記住了她那雙笑起來閃著光芒的眼睛。
如今,她的死因被公開,這場與罕見疾病抗爭的漫長戰(zhàn)役終于畫上句號,令人唏噓不已。
這個曾兩次從死亡邊緣掙脫出來的女孩,究竟是憑借什么力量熬過了那些艱難歲月?而她在生命最后時刻選擇捐獻遺體和眼角膜,又想向這個世界傳遞怎樣的信念?
生命的兩次“重啟”
在26歲之前,南京姑娘吳玥的生活與其他同齡女性并無二致,讀書、戀愛、工作,日子安穩(wěn)有序,誰也未曾預料命運會突然發(fā)生轉折。
一次突如其來的高燒將她送進了ICU,檢查結果顯示肺部出現(xiàn)異常,確診為淋巴管肌瘤病——一種罕見且進展迅速的肺部疾病,此時病情已進入中晚期階段。
該病不僅可能引發(fā)呼吸衰竭,還會嚴重削弱免疫系統(tǒng),醫(yī)生當時的語氣凝重而嚴肅。
從此之后,三米長的氧氣管成了她的日常伴侶,從臥室到洗手間,短短幾步路便讓她氣喘吁吁,隨著病情加重,吃飯穿衣都需要他人協(xié)助。雖然臉上多了幾分病態(tài),但她眼中的堅定從未消失。
家人始終沒有放棄,父親用各種方式支持她,陪伴她度過每一次疼痛,送去熱騰騰的飯菜,夜里也細心照料。
母親則更為直接,每當醫(yī)生談及治療風險時,她總是緊緊握住女兒的手說:“救你是我本能的選擇”,語氣如鋼鐵般堅定。
2013年夏天,來自桂林的一位年輕捐贈者為她帶來了第一次重生的機會。手術成功后,她專程前往廣西,探訪那位無私奉獻者的故鄉(xiāng),那時的她依舊是那個美麗動人的南京姑娘。
幾年后,剛過三十歲的她再次面臨換肺挑戰(zhàn)。那段時期她內心也曾動搖,但父母堅定地說“再試一次吧”,主治醫(yī)生也承諾“有我在”,她咬緊牙關,再一次抓住了生命的希望。
2018年深秋,另一位年輕捐獻者的肺成為了她新的“戰(zhàn)友”。術后經(jīng)歷感染、高燒、嘔吐等重重考驗,她依然挺了過來,并參加了器官移植運動會,在400米跑道上展現(xiàn)出不凡風采。
這兩次與死神搏斗的經(jīng)歷,不僅依靠醫(yī)學手段,更得益于身邊親人朋友的關愛。在這段奮斗過程中,她登上了央視舞臺,全國觀眾都記住了這位南京姑娘如何拼盡全力活出精彩。
從被照亮到成為光
吳玥深知自己之所以能一次次站起來,全靠背后那股愛的力量。她常說,被好好愛過的人,就應該把這份溫暖傳遞下去。
每年清明節(jié),她都會坐下來給兩個人寫信,收件人分別是“放牛小弟”和“三十同學”,這兩個名字是她親自起的。
由于器官捐獻遵循“雙盲原則”,她無法得知他們的真實姓名,只知道一個是來自桂林山水間的少年,一個是陽光開朗的青年。
信中她講述自己這一年又闖過了哪些難關,分享春天的美好景色,也記錄深夜疼痛難眠的時刻。九封信厚厚一沓,字里行間都是真摯的情感。
2017年,首次移植滿四年之際,她填寫了器官捐獻登記表。落筆之時,她想起“放牛小弟”和“三十同學”,心想如果有一天自己離開人世,或許也能幫助他人。
此后,她更加積極投身公益事業(yè),前往彩虹中心陪伴患病兒童畫畫,孩子們稱呼她“玥玥姐姐真好看”,她笑著摸摸他們的頭。
站在演講臺上,她鼓勵臺下的小女孩們:“困難的時候不要低頭,你比想象中更堅強。”臺下掌聲雷動,久久不息。
她還成為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的特約撰稿人,文章發(fā)表于官方刊物與網(wǎng)絡平臺,文字如同她本人一樣,溫潤卻充滿力量,讀來令人感動。
因外貌出眾、笑容甜美,再加上央視曝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她,了解這位南京姑娘不僅擁有美麗的外表,更有美好的心靈。
2025年7月10日下午,她安詳?shù)仉x開了這個世界,正如她曾在文章中多次表達的那樣,帶著對生命最深的敬意。
依照她的遺愿,遺體捐獻給了南京大學醫(yī)學院,眼角膜則送往無錫角膜庫。她以這樣的方式,給世界留下了最后一封信。
就像曾經(jīng)拯救她的那些人一樣,她也將光明傳遞給了下一個需要它的人。
她的故事后來被改編成話劇《肺腑之言》,劇中某個角色的原型正是參考了她的經(jīng)歷。
她離世后,飾演該角色的演員盛貝娜發(fā)布了一條動態(tài):“吳玥,我們都會記得你,一路走好。”
林俊杰的心臟提醒
生命的脆弱有時讓人猝不及防,不僅是像吳玥這樣與罕見病抗爭的人,即便是身處聚光燈下的明星也不例外。
林俊杰在演唱會現(xiàn)場那一幕令人心驚,唱歌途中他突然彎腰背對觀眾擦拭淚水,事后坦言自己心臟狀況不佳,需長期服藥維持。
舞臺上活力四射、載歌載舞的他,誰能想到身體藏著如此隱患。
這件事讓人們心頭一緊,無論是美麗的南京姑娘吳玥,還是閃耀舞臺的歌手,在健康面前,每個人其實都很脆弱。
那些平日里覺得“沒事”的小毛病,或許是身體發(fā)出的求救信號;那些總說“等忙完再去體檢”的借口,有時真的會耽誤大事。
結語
吳玥的生命歷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她用26歲以后的日子告訴世人,即便身患重病,也能活得精彩;林俊杰的經(jīng)歷也在提醒我們,再強大的人也必須重視健康。
按時吃飯,別熬夜,身體不適及時就醫(yī),這些看似嘮叨的話,其實是守護生命的真理。
畢竟,能夠平安活著,看到明天的陽光,陪最愛的人多說幾句話,才是最真實的幸福。別等到身體亮起紅燈才后悔莫及,從現(xiàn)在開始善待自己,勝過一切。
最后大家對此事有什么看法呢?你們平時會注重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嗎?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交流!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此文章旨在傳播社會正能量,無低俗或其他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相關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lián)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修改
信源:1. 浪張新聞2. 中國日報3. 澎湃新聞4. CCTV節(jié)目官網(wǎng)5. 話劇《肺腑之言》溫暖亮相南京6. 痛心!她走了,年僅38歲!捐獻給無錫…2025-07-13,魯中晨報7. 閃電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