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美外交長先后到訪馬來西亞參加了一系列東盟會議以后,人們這才意識到,這是中美重啟談判的重要步驟之一。
果然在東盟外長會的最后一天,王毅外長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開啟了歷史性的會談,雙方會晤了約一個小時。
會談結束以后,雙方均向外界釋放出了一個積極的信號,魯比奧甚至用“非常積極”來形容了這次會晤,這被許多人解讀中美破冰的前奏。
正當人們對特朗普會不會來中國這個話題而議論紛紛的時候,魯比奧卻罕見的對此做出了回應,稱還缺少兩大條件。
對于特朗普本人來說,他曾多次表達了想要訪問中國的意愿,甚至還有部分報道已經指出了白宮正在籌備訪問中國計劃。
不過特朗普身為一國之總統,也不可能僅憑自己的意愿而行事的,他必須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特朗普希望通過訪華加強中美之間的合作,尤其是在經貿領域尋求更多的利益。
在另一方面,中美兩國間仍存在一些敏感問題需要處理,比如臺灣問題等。
此外,還有一系列關于隨行人員的選擇,以及對之前取消的一些限制措施的確認等問題需要特朗普去考慮。
在這其中,中美關系的改善無疑是一個大前提,兩國關系的穩定和積極發展對于安排高層互訪至關重要。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高層領導人的訪問往往伴隨著重要的外交信號,表明雙方愿意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推進合作。
1972年美國尼克森總統首次訪華時,就是中美關系中的一個里程碑事件。
當時尼克松總統于2月訪問了中國,這場訪問被外界稱為“破冰之旅”,標志著中美兩國關系開始正?;?。
訪問期間,尼克松與毛澤東主席會面,并與中方共同發布了《上海公報》,為后來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礎。
中美建交后不久,鄧小平作為中國領導人首次訪問美國,這次訪問也進一步鞏固了中美之間的友好關系,并促進了雙方在多個領域的合作。
進入新世紀以后,奧巴馬總統也在其任期內先后兩次訪問中國,分別是在2009年和2014年的APEC峰會期間。
這兩次訪問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深化了中美之間的戰略溝通,擴大務實合作,并加強了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雙方的協調。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第一個任期時,同樣也訪問了中國。
當時的那次訪問同樣強調了中美兩國在全球經濟、安全等領域的合作關系,同時探討解決貿易不平衡等問題的方法。
由此可見,中美兩國的領導人的每一次訪問,都是中美關系正?;拈_端。
所以如果這次特朗普還想要來訪問中國,那就必須要雙方共同努力令中美關系先走向正軌。
特朗普已多次表達了希望通過訪問中國來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關系,尤其是在經貿領域。
這也表明他已經意識到中美關系的改善對于實現其訪問計劃的重要性,并且看到了一些雙邊關系回暖的跡象或取得了某些共識,例如貿易談判的進展或是其他領域的合作可能性。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盡管他有意愿改善關系并進行高層訪問,但中美之間的關系復雜多變,涉及到經濟、軍事、科技等多個層面的競爭與合作。
因此即使存在破冰的意圖,在整個實際執行過程中,雙方仍需克服許多挑戰和障礙,必須要在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礎上尋找共同點,推動建設性對話和務實合作。
除了中美關系改善以外,特朗普訪問中國的另外一個重要前提就是雙方需要先達成切實的成果,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訪問具有建設性和積極的意義。
這些“切實的成果”可以包含多個領域,比如就我們比較關心的貿易戰問題達成一致。
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經貿關系一直是雙邊關系的核心議題。
如果雙方能在關稅、市場準入、知識產權保護等關鍵問題上取得突破達成共識,將為高層訪問創造有利條件。
或者說雙方也可以在共同關心的問題上達成合作,如在氣候變化、全球衛生、反恐等領域。
當熱,最后還有一個可能的但是難以達成的成果,那就是雙方能就一些敏感的主權問題做出妥協或者相互理解的話,那中美高層互相訪問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
這些問題往往觸及到我們中國的核心主權利益,如果雙方能就這些問題達成一致的話,將對建立一個互信模式至關重要。
歷史上,中美之間就臺灣問題和南海爭議上的立場存在顯著差異,這使得雙方達成一致或妥協變得復雜且充滿挑戰。
對于臺灣問題,如果美國能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并基于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行事,將可以大大緩和局勢。
同時也不應該讓一些高級別的官員訪問臺灣,這樣只能激怒中國政府和當地民眾。
在這兩個前提下,如果雙方之間的溝通渠道暢通無阻,就可以在危機發生時迅速有效地進行溝通,以防止誤解和誤判升級為沖突。
對于南海問題,則比臺灣問題略顯簡單一點,畢竟這里面沒有更多的第三方參與。
美國也應該認識到,南海問題應該根據國際法來解決,而不是根據所謂的“南海仲裁案”來裁定南海的主權問題。
雙方也應努力降低在南海地區的軍事活動強度,這樣子也能避免因單方面采取可能加劇緊張局勢的行動。
如果在未來,中美雙方能取得這些切實成果的話,那么特朗普訪華就真不是妄言了。
此次王毅外長和魯比奧在馬來西亞的會談又取得了什么成果,能否為特朗普訪華鋪路?
關于此次談話,雙方一致認為此次會晤是積極、務實且富有建設性的。這也表明盡管存在諸多分歧,但雙方都愿意通過對話來增進理解信任。
雙方也一致同意加強外交渠道及各領域各層級的溝通對話,發揮外交部門在推動兩國關系中的作用。
這無疑意味著在未來,將會有更多的高層級和工作層面的互動,以促進雙邊關系的發展。
會談結束后,魯比奧也提到如果中美兩國能夠營造良好的氛圍并取得實質性成果,也就是兩個條件,那么在今年舉行兩國元首會晤是有可能的。
這顯示了雙方都有意愿進一步提升高層交往水平,以推動雙邊關系向前發展。
王毅外長在會談中明確表達了中國對于中美關系的原則性立場,包括要求美國應以客觀、理性的態度看待中國,并基于平等、尊重和互惠的基礎上進行對話。
在此次東盟會議期間中美舉行會晤也向外界傳遞了一個重要信號,那就是中美雖然存在競爭,但在一些國際和地區問題上仍有合作的空間,這對于穩定東南亞地區的局勢具有重要意義。
不過,我們也不要被美方一時傳遞出的信號所蒙蔽了雙眼,要知道魯比奧還躺在我們的制裁名單之中呢,他之前可是妥妥的“反華急先鋒”。
之前特朗普剛剛就職不久,魯比奧就和王毅外長有過一次短暫的通話,然而那次通話卻鬧得不歡而散,王毅外長最后甚至丟下了一句“好自為之”留給魯比奧。
魯比奧曾多次對我們前面提到過的那些敏感主權問題發表過激進的言論,甚至曾公開暗示過如果“大陸敢武力統一臺灣,那么美國一定會出手”。
他作為鷹派政客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此次會晤中能否完全代表美國高層的意識,還是一個大大的未知數。
現在特朗普先不說能不能成功訪華,對他來說解決由關稅戰引發的一系列“爛攤子”才是當務之急,他必須要及時改變自己的貿易保護主義思想,才有可能讓中美關系走向正?;?。
王毅此次同意會見魯比奧,也是為了能讓美國嘗到甜頭,我們中國現在已經掌握了外交主導權,更多的變數還是在美國他們,就看他們能否及時做出戰略調整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