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青島積米崖港的無人機載著鮮活海鮮10分鐘跨越海域抵達靈山島,當山東高速的救援直升機轉運最小胎齡早產兒打破紀錄,齊魯大地上的“天空之城”已不再是科幻想象,而是正在升起。山東省遴選出的50個低空領域重點產品與30個典型應用場景,正以“體系完整、創新突出、場景多元、協同發展”的鮮明特質,勾勒出低空經濟的山東樣板。
產品體系完整:全產業鏈布局,“四梁八柱”助力低空經濟“領跑”。低空經濟的繁榮,離不開完整產業鏈的支撐。山東此次入選的重點產品,構建起從核心設備到配套服務的全鏈條生態,為“天空之城”搭建了堅實“四梁八柱”。在整機領域,15種產品涵蓋大型無人運輸機、復合翼無人機等多元形態,既滿足貨運、巡檢等實用需求,又兼顧應急救援等特殊場景;平臺系統類的11種產品中,智慧低空飛行管控平臺與低空智聯網運營服務平臺如同“空中交通樞紐”,為低空活動提供高效調度;而24種零部件及配套產品更是直指產業痛點,從輕型航空發動機到量子雷達,從碳纖維材料到智能控制系統,每一項都瞄準產業鏈關鍵環節。
這種全鏈條布局的優勢顯而易見:當一架無人機完成海島物流任務時,它的機身可能采用山東產的碳纖維材料,動力來自自主研發的輕型發動機,飛行軌跡由本地智慧平臺實時監控——從硬件到軟件的全自主供給,不僅降低了對外依賴風險,更形成了產業內部的協同效應,讓山東在低空經濟賽道上具備了不可替代的系統競爭力。
核心能力突出:創新驅動突破,“硬核實力”助力低空經濟“爬升”。在低空經濟的競爭中,核心技術是決定高度的關鍵。山東此次展現的創新成果,正彰顯出從跟跑到領跑的底氣。光量子雷達的突破,讓低空目標探測精度實現質的飛躍,為無人機安全飛行裝上火眼金睛;60-1000公斤推力輕型航空發動機的研發成功,填補了國內同類型產品的技術空白,為各類無人機提供了“中國心”。這些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創新,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讓山東在低空裝備領域掌握了話語權。
智能化升級則為低空經濟注入新動能。無人機AI賦能平臺通過算法優化,讓無人機在復雜環境中自主避障、精準作業;數智低空大腦融合人工智能與物聯網技術,實現對海量低空數據的實時分析與調度。當技術創新從實驗室走向產業一線,山東低空經濟的“硬核實力”不斷增強,為“天空之城”的崛起提供了持續動力。
場景覆蓋廣泛:貼近現實需求,“多元融合”助力低空經濟“起飛”。低空經濟的價值,最終要體現在對現實需求的回應上。山東30個典型應用場景覆蓋10余個領域,讓云端服務走進尋常百姓生活。在文旅領域,尼山圣境空中游覽以全新視角展現儒家文化,泰山航空運動讓游客體驗“翱翔山間”的樂趣,低空視角為傳統文化賦予現代魅力;在民生服務中,緊急物資運輸、醫療救援等場景彰顯時間就是生命的價值,原本30-40分鐘的海島水運,如今無人機10分鐘直達,早產兒空中轉運打破年齡紀錄,這些案例讓低空經濟充滿人文關懷。
專業領域的應用同樣亮點紛呈。海洋巡檢無人機守護藍色國土,生態環境巡檢設備監測綠水青山,農業植保無人機提升生產效率……當低空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僅拓展了產業邊界,更讓大眾感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這種“接地氣”的場景落地,讓“天空之城”不再遙不可及,而是成為改善生活品質的現實存在。
示范效應顯著:產學研協同發展,“生態閉環”助力低空經濟“翱翔”。產品創新與場景應用的良性互動,是山東低空經濟的鮮明特色。海島低空物流場景依托復合翼無人機實現高效運輸,反過來又推動無人機續航能力與載重技術的升級;海上作業場景對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的需求,促進了機型適配性與環境適應性的優化。這種“產品支撐場景、場景反哺產品”的循環,形成了“創新-落地-升級”的生態閉環。
示范效應的擴散更讓這種模式具備推廣價值。山東通過政策引導,讓優秀產品與典型場景形成標桿,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當“智能送快遞、空中看景區、云端管城市”成為齊魯新名片,低空經濟不僅是一個產業增長點,更成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從單個產品創新到產業生態完善,山東正以系統思維推動低空經濟從“地面起跑”邁向“翱翔藍天”。
從全產業鏈布局到核心技術突破,從多元場景落地到產研協同發展,山東低空經濟的發展路徑清晰可見。隨著政策支持持續強化、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齊魯大地的“天空之城”必將更加璀璨。(文/郭元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