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余闖 通訊員 周池)7月10日,2025年中國深度學習年會暨第三期優聯論壇線上發布會舉行。會議由中國深度學習中心(DLC)主辦,廣州優聯國際學校協辦,聚焦“AI與PBL引領課堂創新”主題,探討人工智能(AI)與項目式學習(PBL)如何共同推動教育變革,培養未來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DLC創辦人、美國哥倫布州立大學教授方厚彬從時代背景、教育挑戰和未來愿景三個維度解讀了年會主題。他表示,AI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重塑教育生態,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結構將發生根本性轉變。AI取代了低階思維活動,如知識記憶和標準化答案的復制。
“教育的目標應轉向培養深度理解與遷移運用、批判性思維與倫理判斷、協作與共創能力、有效溝通與同理心、自我驅動與終身學習、學術心態與成長信念等高階能力。”方厚彬說。
方厚彬認為,AI工具為教師提供了“時間紅利”,將低階思維任務交給技術處理,讓教育者更專注于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AI不是教師的競爭者,而是協助者。教育的核心任務不再是讓學生“知道更多”,而是幫助他們“成為更完整的人”。
廣州優聯國際學校中方校長常燕分享了學校在項目式學習實踐中的探索。她表示,學校將項目式學習系統性融入課程體系,學生通過解決真實問題,如設計環保方案、分析社區經濟問題,打破學科壁壘,培養跨學科能力。今年4月,學生憑借“手牌式桌游的設計與實踐:你對鳥類了解多少”項目,在哈佛大學全球青年創新項目大挑戰總決賽中榮獲唯一金獎。該項目從鳥類保護研究出發,以桌游為媒介推廣環保意識,體現了項目式學習在實踐中的強大生命力。
方厚彬表示,高質量的項目式學習具備三大特征,一是真實問題驅動,項目從學生關切的社區、生活或社會問題出發,激發內在動機。二是協作與探究過程導向,學生通過調查研究、團隊溝通和持續反饋深化學習。三是成果公開呈現,項目以面向真實觀眾的最終呈現為目標,而非局限于作業或考試。
據悉,2025年中國深度學習年會將在11月舉行,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與項目式學習如何重塑未來教育,推動教育從理念走向行動。廣州優聯國際學校作為協辦方,將在年會期間展示學生項目式學習成果,舉辦主題演講及音樂表演。
作者:余闖 周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