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4 日,英偉達 CEO 黃仁勛與小米創始人雷軍的合照在社交平臺上曝光,引發廣泛關注。
照片中,兩人面帶微笑,肩膀貼近,背景是一面青磚墻,狀態十分親和。騰訊科技就此向英偉達求證,對方回應稱“不是我們發的照片,不清楚”。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照片是路人拍攝的,此次會面是黃仁勛拜訪客戶,屬于非公開行程,不過該人士未透露具體拍攝時間。
網友還放出了雷軍和黃仁勛在小米汽車旁的合影,兩人笑容可掬,伸出大拇指!
黃仁勛與雷軍的淵源頗深。早在 2013 年,黃仁勛就曾和雷軍同臺。在當年小米 3 的發布會上,黃仁勛親自登臺推銷 NVIDIA 的 Tegra 芯片,為了拉近與中國消費者的距離,他全程用中文發言,還笑稱自己是“米粉”。
那時,小米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致力于打造高性能、高性價比的智能手機,而英偉達推出Tegra 芯片,急需小米這樣的客戶,于是小米 3 搭載了英偉達的手機芯片,不過英偉達手機芯片確實不太好用,手機銷量不佳,也導致后面小米和英偉達手機芯片沒有再合作,小米選擇了高通和聯發科。
時光荏苒,如今的英偉達早已轉型人工智能芯片,成為首個市值破 4 萬億美元的公司,黃仁勛在彭博社的實時億萬富豪榜單上身價 1030 億美金,排在第 15 位;小米也在不斷拓展業務版圖,尤其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取得佳績,雷軍身價 445 億美金,排在第 30 位。此次兩人同框,被網友調侃為身價最高的“米粉”回來了,也勾起了人們對雙方過往合作的回憶,以及對未來合作的無限遐想。
雖然在手機芯片上合作減弱,但小米與英偉達在多個領域保持著緊密合作。在智能硬件生態方面,小米 AI 實驗室早在 2016 年就已成立,其前身可追溯至 2014 年的小米探索實驗室。該實驗室在計算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 AI 核心領域建立了全面布局,擁有約 350 人的精英團隊,每年為小米智能設備貢獻超過 100 項創新技術成果。小米對 AI 技術投入巨大,研發預算中約 70 至 80 億元用于 AI 領域,占總研發經費的四分之一,且未來五年研發投入將達 2000 億元人民幣,較前一周期翻倍增長。在此過程中,英偉達強大的 AI 計算平臺為小米提供了有力支撐,雙方將 AI 深度學習、神經網絡優化等前沿技術深度融入小米智能硬件生態系統,讓智能設備擁有更強大的“大腦”。比如小米自研的玄戒芯片,就巧妙結合了深度學習算法與神經網絡優化技術,為智能硬件性能帶來質的飛躍。搭載玄戒芯片的小米 15S Pro 和小米平板 7 Ultra,響應速度比前代產品提升 40%以上,待機時間延長近 30%,而這背后離不開英偉達技術的助力。
在汽車領域,雙方的合作更是成果顯著。小米汽車自進入市場以來,便以其先進的智能駕駛技術備受關注。小米 SU7 搭載了 NVIDIA DRIVE Orin 系統級芯片,
2025 年,在“小米 15 周年戰略新品發布會”上發布的小米 YU7,更是在輔助駕駛硬件上全面升級。YU7 全系標配全新一代英偉達 Thor 車載計算平臺,最高算力達 700TOPS,相比前代產品有了大幅提升;這些硬件配置的升級,離不開英偉達先進技術的支持,也彰顯了小米在智能駕駛領域不斷探索、追求卓越的決心。
據了解,黃仁勛計劃出席 7 月 16 日展開的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屆時會跟高層會面,還將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在美國持續加碼制裁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情況下,英偉達先進的芯片不能夠銷售到中國,連閹割再閹割后的H20都被禁售,H20基礎上再閹割的低端芯片又不太能滿足中國研發和市場的需求,而且隨著國產人工智能芯片(昇騰等)不斷崛起,英偉達在中國也面臨著不小的市場壓力!
此次黃仁勛與雷軍的會面,或許預示著小米與英偉達將在接下來展開更多、更深入的合作!
鄔賀銓院士:除了華為,其他都在用外國芯片!網友:自主可控才是米國忌憚的原因
提到殲-10,印尼軍方發言人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美大使污蔑中國偷竊技術!中國專家霸氣回懟:你們根本沒有我們擁有的技術
巴鐵前外長:我們鎖定了20架印度戰機,只選擇擊落其中6架,我們克制!
雷軍隔空回應余承東,小米和華為在汽車方面接下來的競爭中,你更看好誰?
英偉達首席科學家坦言:美國禁令逼走大量人才,大多去了華為,反倒讓中國獲得很大的發展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