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記者程安 實習生許騫文 通訊員廖敏 李東升 為進一步推進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這個盛夏,在廣東省江門市鶴山市雙合鎮的粉葛田里,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食品工程學院“踏鄉農韻突擊隊”(以下簡稱“突擊隊”)的青年學子們,以專業技能為筆,在這片沃土上深耕鶴山粉葛產業鏈升級。在鶴山粉葛新近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定(國家知識產權局第632號公告)的背景下,他們聚焦技能賦能粉葛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展開了一場融合科技創新、民生溫度與文化傳承的立體實踐。
科技破局
激活鶴山雙合粉葛好品質的“金價值”
鶴山粉葛是鶴山市雙合鎮當地農戶的“當家作物”與“鄉土名片”。早在2020年,其就已被列入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2025年6月9日,更迎來重磅升級——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對“鶴山粉葛”予以地理標志產品認定并實施保護。這一雙重認定不僅賦予其穩固的名稱獨占權和地理標志保護(依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辦法》),更顯著提升了品牌價值與市場競爭力。如何讓這“好品質”切實轉化為農戶的“好收益”,成為當地產業升級的迫切期待。
突擊隊緊扣“提升地理標志產品鶴山粉葛價值”這一核心主線,依托前期深入的市場調研與食品工程專業優勢,精準鎖定“精深加工”這一產業升級關鍵路徑,將創新方向聚焦于中西面點應用場景,力求將粉葛融入日常飲食的高頻消費場景,深度挖掘其多元化市場價值。
在雙合鎮先慶村粉葛種植基地,隊員們頂著盛夏驕陽,俯身田間,為后續產品研發積累第一手田間數據。他們還為鄉親們帶來了經過廣東省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項目驗證的9款粉葛深加工食品配方技術方案,旨在推動粉葛從“田間地頭”高效、高質地走向“餐桌舌尖”。
非遺聯手、技能造血
老字號餅藝揉合粉葛新韻
在承載著僑鄉濃情鄉愁的具有近百年歷史的“老字號”鶴山市雙合聯香食品有限公司(前身為聯香餅家),一場以非遺技藝為內核的青春傳承接力正鮮活上演。突擊隊攜手鶴山市雙合鎮團委、文旅辦,與雙合牛屎餅(又稱“牛史餅”)制作技藝保護單位——鶴山市雙合聯香食品有限公司深度聯動,共同發起“探味聯香·藝展聯香”主題活動,聚焦被列入鶴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雙合牛屎餅(牛史餅)制作技藝的青春傳承,展開沉浸式探尋。
隊員們用鏡頭完整記錄了聯香月餅從選料到烘焙的全過程,親身體驗古法工藝的魅力,將鶴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雙合牛屎餅(牛史餅)”的古法制作技藝精髓,巧妙地融入九款創新粉葛深加工面點之中:葛根曲奇、葛根蛋糕等。這些產品在融合了牛屎餅(牛史餅)特有的醇厚香韻,與粉葛的鮮爽回甘。“非遺技藝+地理標志原料”的創新組合,不僅為鶴山粉葛這一地理標志產品開辟精深加工新賽道,更成功構建起完整的產品矩陣,為僑鄉的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的創新動能。
雙合鎮合成村的培訓課堂里,也彌漫著粉葛烘焙的濃郁甜香——突擊隊為三十余名村民定制了粉葛特色烘焙課程,傳授葛粉餡料的調配秘訣、健康油脂的替代方案等實用技巧。學員麥姐舉著剛出爐的葛根慕斯蛋糕,眼角眉梢漾著笑意:“這次培訓不只是教我們做吃的,更讓我們覺得,靠自己的手藝也能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技能的溫度,并未止步于課堂。課后,突擊隊員們將親手制作的粉葛曲奇仔細打包,一一送到村里獨居老人的家中。香酥的曲奇裹著粉葛的清甜,傳遞著心意,也傳遞著互助精神。
經過階段實踐,突擊隊取得了系列立體成果:以粉葛全價值鏈提升為核心,通過技術轉化打通深加工瓶頸,借力非遺制作技藝創新開拓市場場景,依托中西面點技能培訓激活內生動力,同步構建起多元文化傳播矩陣。
隊員們不僅創作了宣傳片《僑益康新農人文化茶產業的賦能與生長》,深刻展現歸僑后代深厚的茶人情結,生動詮釋了“茶”作為僑鄉文化紐帶的內涵溫度,既傳承歸僑先輩的手藝,又融入新農人的現代理念,煥發僑鄉茶產業新的文化生機;并敏銳捕捉在地特色,為鶴山市雙合鎮蓬勃發展的“農光互補”的鳳梨產業量身打造了生動鮮活的宣傳視頻,精準傳遞其卓越品質與田園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