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依賴股票投資不僅可能使管理層精力分散、忽視主營業務的發展,進而削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且從長遠來看,并非企業穩健發展的可持續路徑。實際上,正是由于報告期內雙鷺藥業主要產品價格持續走低,才導致其扣非凈利潤的大幅下滑。
7月11日晚間,雙鷺藥業(002038.SZ)發布公告稱,公司預計2025年半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億元至1.35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高達237.95%至356.24%。然而,其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表現卻“大相徑庭”,預計同比減少70.96%至84.23%,金額在1900萬元至3500萬元之間。
圖片來源于:wind
股票投資價值變動收益顯著
雙鷺藥業之所以上半年凈利潤大幅增長,主要源于非經常性損益中交易性金融資產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顯著。2025年1-6月,雙鷺藥業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約為1.1億元,而上年同期為-1.18億元,公允價值變動金額達2.28億元。
根據其年報披露,截至2024年末,雙鷺藥業持有三只股票,分別為復星醫藥、首藥控股(持股比例3.54%)和星昊醫藥(持股比例6.46%)。2025年上半年,雙鷺藥業所持的三只股票表現亮眼:復星醫藥股價上漲0.97%,首藥控股漲幅達21.31%,星昊醫藥更是大幅上揚64.27%,一定程度上彰顯了雙鷺藥業在資本運作層面的戰略布局與眼光。
但值得注意的是,雙鷺藥業整體業績情況受股票波動收益顯著。2024年上述三只股票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分別為-22.94萬元、-1.61億元和-1614.26萬元,導致雙鷺藥業出現了自2004年上市以來的首次年度虧損。
此外,首藥控股與南京卡文迪許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存在仲裁和訴訟糾紛。在此背景下,南京卡文迪許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導致雙鷺藥業所持首藥控股166.69萬股無限售流通股被凍結,也為雙鷺藥業未來發展增添了不確定性。
圖片來源于:雙鷺藥業2024年年報
綜合來看,由于股票價格受宏觀經濟形勢、政策導向、行業周期波動等多重因素共同影響,具有不確定性。過度依賴股票投資不僅可能使管理層精力分散、忽視主營業務的發展,進而削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且從長遠來看,并非企業穩健發展的可持續路徑。實際上,正是由于報告期內雙鷺藥業主要產品價格持續走低,才導致其扣非凈利潤的大幅下滑。
此外,據天眼查數據顯示,雙鷺藥業近幾年專利數量呈現逐步下滑態勢,且大部分專利仍處于實質審查階段,2025年上半年公司也暫未有新專利公布,其研發成果的轉化能力令市場存疑。
圖片來源于:天眼查
戰略產品承壓
作為曾經的“藥中茅臺”,雙鷺藥業1994年成立,2004年9月在深交所上市。其主營業務廣泛覆蓋腫瘤、心腦血管、抗感染免疫、代謝病、創傷修復、肝病、腎病及罕見病等多個治療領域,主要產品包括莫唑胺膠囊、立生素、三氧化二砷、胸腺五肽等。
然而,近年來雙鷺藥業的業績表現卻急轉直下。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雙鷺藥業實現營業收入約6.6億元,同比下降35.15%;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407萬元,同比由盈轉虧。進入2025年一季度,其業績低迷之勢仍未得到有效扭轉,再度出現營收、凈利雙降的局面。報告期內,雙鷺藥業實現營業收入1.69億元,同比下降31.1%;歸母凈利潤為4597萬元,同比下降34.46%。
二級市場方面,截至7月11日收盤,雙鷺藥業股價報7.41元/股,總市值縮水至76億元。與2018年創下的歷史高點30.45元/股相比,股價已累計下跌逾七成。
值得注意的是,雙鷺藥業盈利能力正不斷弱化。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銷售毛利率已下滑至59.27%,相較于2023年底的81.56%,大幅降低了約22個百分點,盈利空間顯著收窄。究其原因,一方面在醫藥集采政策持續推進的背景下,替莫唑胺、奧硝唑、胸腺五肽等核心產品面臨集采降價及續標進一步降價的雙重壓力,產品價格體系受到沖擊;另一方面,雙鷺藥業部分研發成果轉化周期長,且實際營收情況未達預期,導致產品核心競爭力提升受阻。
以來那度胺膠囊為例,雙鷺藥業早在2007年便啟動了該產品的研發項目,歷經10年艱辛,完成專利挑戰及臨床研究,并于2017年底成功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彼時,來那度胺首仿藥被視作“國產抗癌里程碑”,承載著雙鷺藥業拓展市場份額、提升盈利能力的厚望。
然而,現實卻不盡如人意。2024年,來那度胺膠囊實現收入0.13億元,同比大幅下降77.22%,在抗腫瘤及免疫調節產品中的收入占比僅為4.89%,并未能發揮應有的業績支撐作用。
此外,雙鷺藥業的產品質量問題不容小覷。2024年12月25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通告,經內蒙古自治區藥品檢驗研究院等6家藥品檢驗機構檢驗,雙鷺藥業生產的14批次環孢素軟膠囊因性狀、裝量差異不符合規定,被列入不合格藥品名單,登上質量“黑榜”。
展望未來,雙鷺藥業面臨著新的發展形勢與挑戰。目前,除獨家品種外,雙鷺藥業大部分非生物品種已納入國家集采范圍,集采帶來的價格大幅下降的影響或將弱化;與此同時,新上市的伏立康唑(國采中標品種)、伏格列波糖(國采中標品種)在市場上增量表現較為突出,有望為雙鷺藥業開辟新的業績增長空間。
面對醫藥行業加速向創新驅動轉型的趨勢,雙鷺藥業能否平衡資本運作與主業深耕,將戰略眼光轉化為可持續的競爭力,仍需時間與市場的雙重檢驗。
作者 | 王昊宇
編輯 | 吳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