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敖江碧波蕩漾,見證著一場跨界協作的治水實踐。在福州市河長制辦公室與福建師范大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指導下,一支由福建省幸福河湖研究中心、福建省環境教育學會、福建師范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聯合組建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深入敖江流域開展幸福河湖建設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專題實踐,通過“學術研討+科技監測+社會調查”三維聯動,推動政校協作成果向治水一線轉化,為探索流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注入強勁動能。
交流會現場。福州市河長辦供圖
近日,敖江幸福河湖建設與流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交流會在連江縣小滄畬族鄉召開。福建省幸福河湖研究中心、連江縣河長辦、羅源縣河長辦、小滄畬族鄉人民政府、連江縣山仔水電發展有限集團、福建省水利投資集團(霍口)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福建師范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福建省環境教育學會等來自政府、企業、研究機構、高校、社會組織代表50余人齊聚一堂。
會上,福建省幸福河湖研究中心副主任、省環境教育學會會長蘇玉萍作發言講話。與會專家、學者、代表圍繞“福建省幸福河湖建設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敖江霍口水庫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規劃”“敖江山仔水源地科普研學課程設計”“大學生志愿者參與幸福河湖建設模式探索”作專題發言,并聚焦敖江幸福河湖建設、生態產品文化服務價值實現及公眾參與路徑進行了深入交流與討論。
實踐隊分三組深入羅源縣、連江縣等鄉鎮,開展敖江流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與幸福河湖建設調研活動。一組赴敖江霍口水庫、山仔水庫開展水庫健康診斷和河湖碳匯監測評估工作;二組深入霍口鄉、飛竹鎮、小滄鄉等,圍繞敖江河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開展問卷調查和生態補償調研;三組赴敖江羅源縣斌溪村考察當地依托河湖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開展斌溪幸福河湖建設的做法。
實地調研。福建省環境教育學會供圖
本次活動匯聚了政府、高校、研究機構、企業及社會組織的跨界力量,不僅是一場探索河湖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的生動實踐,更是福州市河長辦深化政校協作、創新流域治理模式的重要體現。通過協議的紐帶,學術研究、技術創新與社會實踐在治水一線深度融合,有力助推了敖江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讓“綠水青山”持續轉化為惠澤百姓的“金山銀山”,一幅人水共生的美麗畫卷正在敖江畔徐徐展開。(林心潔 張玫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