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我不能在養老院工作,我這不是各方面都符合要求嗎?”老林不滿地問道。他原本想著找份在養老院的工作,可沒想到,在求職的第一關就被卡住了。
工作人員遞過一張通知單,語氣帶著歉意:“抱歉,因為你之前有故意傷害罪的記錄,所以無法通過我們的入職查詢,不符合我們的要求。”
這樣的場景,看似是老林個人求職的遺憾,實則是福建省羅源縣檢察機關、民政部門共同強化養老機構監管工作成效的真實寫照,用行動讓每位老人都能感受“老有所依、老有所安”。
2024年1月,檢察官在辦理一起刑事案件時,發現羅源某敬老院存在隱患:一些公共區域的監控設備覆蓋不全;部分臨空窗臺的安全防護措施有待完善,對老年人的安全存在威脅。
這僅僅是個案嗎?檢察官以這起案件為突破口,主動向福州市檢察院匯報“十一號檢察建議”落實情況,希望得到專業指導和支持,一場守護老年人權益的行動就此展開。?
2024年5月初,福州市、羅源縣兩級檢察院牽頭縣公安、民政、市場監管、衛健、消防等部門及養老機構代表齊聚一堂,共學“十一號檢察建議”,剖析防范老年人權益侵害和養老機構安全監管的典型案例。在討論中,各方就打擊犯罪、推進安全監管治理明確了職責,達成共識——守護老年人權益,必須攜手同行。
會后,聯合檢查組馬不停蹄對轄區9家養老機構展開實地走訪調查,發現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問題:過道應急燈損壞未及時修復、消防煙感器未及時清洗,消防維保問題未及時整改等安全隱患。部分老年人還面臨贍養、財產繼承、監護等方面存在法律服務缺失的困境。
針對這些隱患,檢察院向民政部門制發檢察建議,民政部門迅速響應,開展全縣養老機構專項監督活動,下發8份整改通知書,每季度開展“回頭看”,逐項整改銷號,切實壓實了養老機構安全運營的主體責任。
羅源縣檢察院深知,唯有建立長效機制,方能為養老機構老年人的安全筑牢防護屏障。為此,該院牽頭首創兩項機制,從制度層面為老年人安全保駕護航。
在人員管理方面,聯合公安、民政部門出臺福州地區首個《關于建立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入職查詢違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見(試行)》。要求對新招錄人員開展犯罪記錄查詢,明確異議復查、承諾書簽訂等規定,該制度獲福州市檢察院全文轉發推廣。制度實施后,陸續對本地區養老機構從業人員進行了四輪全面背景查詢,實現人員與記錄類型全覆蓋。一位養老院院長說:“有了這項制度,我們招人更放心,老人和家屬也更安心。”
針對侵害養老機構老年人案件線索發現難等問題,羅源縣檢察院參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聯合相關部門出臺全省首例《關于建立侵害養老機構老年人強制報告制度的意見(試行)》,該意見要求一旦發現老人權益可能受到侵害,養老機構必須立即報告。
羅源縣民政局依據兩項機制建立養老機構信息報送制度,多次組織全縣養老機構從業人員集中學習與從業培訓,推動養老服務規范化發展。“這就像給老年人權益保護裝上了‘警報器’,讓潛在危險無處遁形。”羅源縣民政局養老科負責人說。
除了打擊犯罪、完善制度,羅源縣檢察院還把關懷送到老人身邊。
在民政部門牽頭組織下,羅源縣檢察院聯合縣衛健部門,組織醫療志愿服務隊組織醫療服務隊深入偏遠鄉鎮養老機構,為老人提供基礎診療服務。
在羅源縣愛心護老院,“老年人權益維護觀察點”的牌子格外醒目。檢察官定期到這里走訪,法治服務熱線24小時暢通。針對失能、失孤老人,羅源縣檢察院督促養老院安裝“一鍵呼叫”設備。一次,一位老人半夜突發不適,按下呼叫按鈕后,工作人員及時趕到,將老人送往醫院,成功化解危機。
此外,羅源縣檢察院還聯合民政、司法等部門開展“法律助老”活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拆解養老詐騙套路,守護老人“錢袋子”。
從一起案件發現問題,到多方聯動解決問題;從創新制度堵住漏洞,到暖心服務守護晚年,羅源縣檢察院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不斷織密養老機構安全防護網,讓每一位老人都能在溫暖與安寧中安享晚年。(丁敬標 陳晴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