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AI 科技成果鑒定
近日,由北京工業大學馬楠教授主持研發,北京工業大學、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主線科技有限公司、清華大學、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南京郵電大學、北京云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東風悅享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聯合大學共同完成的“面向多場景的移動機器人智能交互技術與產業應用”通過了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
鑒定委員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某研究所樊邦奎教授擔任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國務院參事、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戴瓊海教授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中心主任趙春江研究員擔任副主任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執行院長張勇東教授、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院長王建強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呂科教授、復旦大學智能機器人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立華教授、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院長殷緒成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吳淮寧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徐邁教授擔任專家委員。鑒定會議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秘書長陳雯柏教授主持。
科技成果鑒定會現場
鑒定委員會聽取了項目完成單位的研制報告、技術報告、經濟和社會效益分析報告,觀看了成果演示,審閱了測試報告和資料審查報告等材料,經質詢與討論后形成了鑒定意見。鑒定委員會認為,該項目技術難度大、創新性強,成果整體處于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技術國內外首創,對移動機器人領域技術有推動作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同意本項成果通過鑒定。
項目負責人北京工業大學馬楠教授現場匯報
項目組面向國家機器人產業發展中信息感知、視覺理解、人機交互和協同作業的核心共性技術,十幾年來圍繞以無人車和服務機器人等為代表的移動機器人與人、人與機器的主動感知和交互認知需求,在科技部重點研發專項、工業與信息化部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科技計劃智能制造與機器人創新專項、科技冬奧專項等項目支持下開展理論研究、關鍵技術創新,攻克了多源異構數據的高效編碼與一致性表示、高可靠自適應的環境語義理解與識別、人-機-環境的智能多任務協同與交互認知等關鍵技術,有效提升了移動機器人行為的可解釋性與可信任性,先后與多家企業合作開展項目應用落地,實現移動狀態厘米級感知定位和多場景下人與機器、機器之間交互協同,增強了機器人行為的可解釋與可信任,促進了人機融合。
研發以無人車、服務機器為代表的移動機器人系列智能感知與交互系統
項目組在國際、國內重大比賽共計獲15項冠軍,牽頭編制了1項國際標準和1項國家標準,研發了面向無人巴士、無人卡車、無人拖拉機、服務機器人等10余類智能交互系統部署在北汽福田圖雅諾電動汽車、歐馬可輕卡電動汽車、東風Sharing-VAN、中通公交車、中國重汽豪沃TX/T5G、中科原動力智能農機、云跡智能機器人等無人車和服務機器人。項目成果在北京房山區、天津港、徐工港、重慶仙桃數據谷、武漢工業園區和全國各大酒店得到推廣應用并成功服務于2022年冬奧會,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有關科技成果鑒定
CAAI 科技成果評價(鑒定)可作為項目驗收、科技獎勵申報、科技成果登記、新產品稅收優惠、科技計劃立項、生產許可證審批、技術轉讓、科技成果宣傳推廣、資產評估和知識產權等的依據。歡迎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個人積極申請科技成果評價。
聯 系 人:
010-82686687 陳老師、劉老師
010-82686684 李老師
聯系郵箱:jiangli@caai.cn
網址:https://caai.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