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界,一位名為程才的醫生,曾任職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心外科,擔任副主任醫師。憑借著扎實的專業功底和對患者的高度負責,他在業內積累了良好的口碑。
2024年底,他受邀加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現任心臟大血管外科常務副主任、主任醫師、副教授。除了在手術臺上展現出的精湛醫術,程才醫生在網絡平臺也頗具影響力,堪稱國內知名的“網紅醫生”——僅抖音賬號就擁有288萬粉絲。
他常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科普心外醫學知識,讓復雜的醫學原理變得生動好懂,無形中拉近了醫患之間的距離。
然而,這樣一位備受尊敬的醫學專家,近日卻遭遇了一件讓他深感寒心的事情。6月26日凌晨3點,結束了一臺A型主動脈夾層手術后,趁著休息間隙,程才翻了翻手機,竟發現自己被投訴“沒有醫德”,這讓他疲憊的身心又添一層陰霾。
回想起前一天,程才和他的團隊在高強度下完成了三臺主動脈夾層手術以及兩臺微創瓣膜手術。緊接著,當天白天又馬不停蹄地做了兩臺瓣膜加升主置換手術,并且都是在微創小切口下完成的。本以為能稍作休息,可急診A型夾層患者的出現,讓他剛到家不久,又不得不匆忙趕回醫院。這一臺手術一直持續到凌晨三點,而此時,還有一臺A型夾層手術在等待著他,預計結束時已是次日早晨九點。更忙碌的是,上午他還有會議要參加,下午又得繼續門診,如此連軸轉的工作節奏,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
而那通讓他無奈的投訴,來自一位房間隔缺損(房缺)患者的家屬。這位患者此前輾轉多家醫院,由于自身心臟形態的特殊問題,無法進行微創封堵手術。此次找到程才醫生,希望能通過胸腔鏡實現微創房缺修復。對于經驗豐富的程才醫生而言,微創房缺手術并非難事,但患者體重小,股動脈細如筷子,這給手術帶來了極大的阻礙。大家都知道,微創手術的體外循環通常是通過股動靜脈來建立的,面對這樣的情況,程才醫生當時就告知患者,不一定能做微創,但會竭盡全力想辦法。術前同意書上,也明確注明了嘗試微創但術中有可能中轉開胸的情況,一切以保障病人安全為首要原則,患者對此表示同意。
手術過程中,情況正如術前擔憂的那樣?;颊叩墓蓜用}細得根本無法正常插管,可程才醫生一心為患者著想,為了滿足其微創的需求,他想了個辦法,在兩側股動脈縫上兩個人造血管,將它們連接起來試圖插管轉機。然而,體外循環老師卻帶來了壞消息,轉機時壓力過高,警報聲不斷。如果在血管如此細的情況下強行運轉體外循環機,血管極有可能因壓力過高而撕裂,導致患者出現A型主動脈夾層,直接危及生命;此外,還可能在體外循環過程中,因患者血液灌注不足,造成術后腦梗。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程才醫生只能果斷與家屬溝通,建議中轉開胸手術。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家屬的反應不是關心患者的生命安危,而是第一時間掏出手機,開始錄音錄像,仿佛在等待抓住醫生“把柄”的機會。最終,手術順利完成,盡管是開胸手術,但程才醫生及其團隊依舊十分用心,盡量將切口縮小,并進行了美容縫合,術后一周,患者便康復出院??杉覍賲s對此極為不滿,開啟了一系列令人費解的舉動。在病房里,家屬四處串聯其他病人家屬,試圖煽動大家的不滿情緒,好在其他家屬并未理會?;颊叱鲈汉?,家屬更是第一時間寫了投訴信,甚至專門注冊了一個抖音賬號,在上面公然辱罵程才醫生,指責他“沒醫德”,理由僅僅是說好的微創變成了開胸 。
熟悉程才醫生的人都清楚,在主動脈夾層和微創瓣膜修復領域,他成績卓越,瓣膜修復的微創比例高達70%-80%。醫院方面對他的微創比例并沒有強制要求,但他始終將患者“活下來”的訴求放在首位,只要條件允許,就會選擇微創。在他負責的病房里,急、危重癥患者較多,開胸手術本就是常見的治療手段 。
這件事并非個例。曾有一位患者在帝都某頂級醫院就診,專家診斷后安排其住院治療?;颊邠膾觳簧咸?,找了黃牛幫忙。黃牛不僅幫忙預約了專家號,還陪同看病。專家開了住院證后,因科室暫時沒床位,讓患者回去等通知。
黃牛趁此機會,冒充家屬與專家小聲交談,故意讓外面的患者家屬看到這一幕。隨后,黃牛告訴家屬,只要給專家一個大紅包,就能盡快安排住院,自己可以幫忙轉交。家屬信以為真,給了黃牛一萬多現金。之后患者順利住院、手術、出院。可家屬卻認為專家收了紅包,跑到醫院紀檢部門實名舉報,要求把紅包要回來,任憑專家怎么解釋都無濟于事,家屬一口咬定看到黃牛與專家交流,認定專家收了紅包。
外科醫生每日在手術臺上全神貫注、兢兢業業地挽救生命,本就承受著巨大的身心壓力。就如程才醫生,連續多日高強度工作,三天都沒睡幾個好覺,卻還要在手術之余面對這樣無端的投訴,怎能不讓人心寒?醫務人員一心撲在治病救人上,卻冷不丁被惡意中傷,這反映出當下醫患關系中存在的信任危機。
在某醫院,一位患者需要進行膽囊切除手術,原本計劃采用微創手術。但在手術過程中,醫生發現患者膽囊與周圍組織粘連嚴重,微創手術無法順利進行,若強行操作,可能導致膽管損傷等嚴重后果。于是醫生與家屬溝通后,改為開腹手術。手術成功后,患者恢復良好,可家屬卻因手術方式的改變而投訴醫生,認為醫生沒有提前告知風險,且說好的微創變成開腹是醫生技術不行。
說到底,選擇微創還是開胸,醫生必然是依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來判斷。真正負責且專業的外科醫生,不會盲目追求“微創”,而是始終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和開刀相比,微創手術有時在應對大出血等緊急情況時存在局限性,刀口大一些,反而能降低手術風險。患者和家屬在糾結手術方式時,不妨先問問自己,到底是更看重生命安全,還是更在意傷口的美觀。
程才醫生在視頻的最后,雖然滿是無奈,但還是說道:“吐槽歸吐槽,工作還得好好干?!边@簡單的一句話,飽含著醫務人員的責任與擔當。醫療信任的重建,需要醫患雙方共同努力。
患者及家屬應給予醫生更多信任,在遇到問題時理性溝通;醫生也需不斷提升溝通能力,讓患者和家屬更好地理解治療方案。只有這樣,才能讓醫療環境更加和諧,讓醫生能夠安心治病救人,讓患者能夠放心接受治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