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艦”是中國第三艘航母,前兩艘分別是“遼寧艦”和“山東艦”。“遼寧艦”是從烏克蘭買來的蘇聯(lián)“瓦良格”號改裝的,“山東艦”是中國自己造的第一艘航母,但還是滑躍起飛設計。而“福建艦”就不一樣了,它是平直甲板,配了電磁彈射系統(tǒng),能起降更多艦載機,作戰(zhàn)能力比前面兩艘強了不少。滿載排水量超8萬噸,這噸位在全球航母里也算排得上號了。
這艘船的下水標志著中國航母技術邁進了一大步。從滑躍起飛到電磁彈射,這不只是個技術升級,更是設計理念的轉變。電磁彈射比傳統(tǒng)的蒸汽彈射效率更高,維護成本也低,能讓艦載機起飛更靈活。再加上先進的雷達和電子戰(zhàn)系統(tǒng),“福建艦”絕對是中國海軍現(xiàn)代化的一個大招。
俄羅斯媒體在2023年1月4日發(fā)文,說“福建艦”很可能是從蘇聯(lián)沒造完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發(fā)展來的。他們覺得中國這艘航母的設計有蘇聯(lián)的影子,懷疑是抄了老大哥的作業(yè)。這個說法一出,網(wǎng)上吵翻了天,有人覺得有道理,有人覺得純屬胡扯。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是蘇聯(lián)在冷戰(zhàn)末期計劃建造的一艘核動力航母,排水量8萬噸左右,設計上用的是滑躍甲板加蒸汽彈射,定位是載機巡洋艦。蘇聯(lián)解體后,這艘船沒造完就被拆了,技術資料也沒完全公開。俄羅斯專家拿它跟“福建艦”比,可能是想說中國撿了蘇聯(lián)的遺產,順便捧一捧自家航母設計的地位。
那“福建艦”到底有沒有抄襲蘇聯(lián)設計呢?先看設計理念。“福建艦”是平直甲板,配電磁彈射系統(tǒng),這跟“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的滑躍甲板加蒸汽彈射完全不是一個路子。
平直甲板的好處是艦載機起降效率高,電磁彈射比蒸汽彈射更先進,能耗低、維護簡單。美國“福特號”也用了電磁彈射,可見這技術是當前航母設計的頂尖水平。而蘇聯(lián)那艘船,計劃用的是蒸汽彈射,技術上已經(jīng)落后一截了。
再說動力系統(tǒng),“福建艦”是常規(guī)動力,燒油的;而“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是核動力,靠核反應堆驅動。這倆動力方案差得不是一點半點,設計難度和成本都不一樣。中國選常規(guī)動力,可能是考慮技術成熟度和建造速度,畢竟核動力航母不是隨便就能搞定的。
再看武器和定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是蘇聯(lián)典型的載機巡洋艦思路,除了帶飛機,還裝了SS-N-19反艦導彈,火力很猛,屬于攻防兼?zhèn)涞念愋汀5案=ㄅ灐本蜎]走這條路,它更像純種航母,本身不帶啥進攻性武器,主要靠艦載機打仗。這種設計更接近美國航母的理念,突出航空作戰(zhàn)能力,而不是蘇聯(lián)那種“巡洋艦+航母”的混搭風格。
最重要的是技術創(chuàng)新。“福建艦”的電磁彈射系統(tǒng)是個大亮點,這玩意兒全球就中美兩國搞出來了。蘇聯(lián)連蒸汽彈射都沒完全弄明白,更別提電磁彈射了。中國能把這技術用上,說明研發(fā)實力不弱。加上雷達、電子戰(zhàn)系統(tǒng)這些,都是自主研發(fā)的成果,哪能說是抄蘇聯(lián)的呢?
當然,中國也不是完全從零開始。1998年買的“瓦良格”號(后來的“遼寧艦”)確實讓中國學到了不少東西,比如甲板布局、艦體結構啥的。但從“遼寧艦”到“山東艦”,再到“福建艦”,中國一直在改進升級,早就不是照搬蘇聯(lián)的水平了。說“福建艦”抄襲蘇聯(lián),就好比說現(xiàn)在的智能手機抄襲諾基亞3310,技術差距擺在那呢。
俄羅斯媒體這么唱衰“福建艦”,可能是幾方面原因。一來,蘇聯(lián)航母設計確實有歷史地位,他們有點懷舊情緒,想給自己臉上貼金。二來,中國崛起太快,俄羅斯可能有點酸,覺得中國海軍發(fā)展靠的是蘇聯(lián)遺產,而不是真本事。還有可能是想挑撥一下中美關系,把“福建艦”捧成“福特號”的對手,吸引點國際眼球。
但事實是,“福建艦”跟蘇聯(lián)航母的相似之處也就那么點皮毛,核心技術全是中國的。抄襲說更多是臆測,沒什么硬證據(jù)。
俄羅斯專家還說了,“福建艦”會是美國“福特號”的最大對手。這話聽著挺唬人,但真要掰扯清楚,還得看兩艘船的實力對比。
“福特號”是美國最新一代航母,2017年服役,滿載排水量10萬噸,核動力,配電磁彈射,能帶90多架艦載機。它是全球最先進的航母之一,技術成熟,部署能力強,可以全球跑。美國的航母戰(zhàn)斗群體系也玩了幾十年,后勤、指揮、艦載機聯(lián)隊都有一套完整的玩法。
“福建艦”雖然牛,但跟“福特號”比還有差距。噸位上差了2萬噸,艦載機數(shù)量估計在50-60架,動力是常規(guī)的,續(xù)航和部署范圍不如核動力。而且中國航母經(jīng)驗少,從建造到作戰(zhàn)運用都還在摸索階段。后勤保障、艦載機聯(lián)隊這些軟實力,也需要時間磨合。
不過在亞太地區(qū),“福建艦”還是有優(yōu)勢的。它不用跑全球,主要守家門口,比如南海、臺海這些地方。中國的戰(zhàn)略需求跟美國不一樣,不追求全球霸權,但局部投射能力很強。加上“福建艦”是“三航母時代”的開端,未來中國海軍的戰(zhàn)斗力會越來越猛。
說它是“福特號”的最大對手,可能有點夸張,但至少在亞太這塊,它能讓美國頭疼一把。俄羅斯專家這話,可能是想給中國戴高帽,也可能是真覺得中國海軍有這個潛力。
“福建艦”牛歸牛,但中國航母發(fā)展也不是沒挑戰(zhàn)。第一,錢和技術是大問題。造航母燒錢,電磁彈射、艦載機這些高科技玩意兒都需要砸重金研發(fā)。第二,經(jīng)驗少。航母不是造出來就完事,怎么用、怎么養(yǎng)、怎么打仗,這都是大學問。美國玩了幾十年,中國才剛起步。第三,國際壓力。周邊國家一看中國航母越來越多,肯定會緊張,外交上也得平衡。
但話說回來,航母是中國海軍現(xiàn)代化的必經(jīng)之路。海洋權益、國家安全這些東西,沒硬實力撐著不行。“福建艦”下水是個標志,證明中國有能力造先進航母,未來肯定還會更強。
俄羅斯專家說“福建艦”抄襲蘇聯(lián)航母設計,這話不太靠譜。設計理念、技術創(chuàng)新、作戰(zhàn)定位上,“福建艦”跟蘇聯(lián)航母差得遠,倒是跟美國“福特號”有些技術上的相似之處,比如電磁彈射。但抄襲說沒證據(jù),更多是俄羅斯媒體的臆想。中國從“瓦良格”號起步不假,可一路走來全是自主研發(fā)的功勞。
至于能不能干過“福特號”,現(xiàn)在還不好說。全球范圍看,“福特號”占優(yōu);但在亞太地區(qū),“福建艦”絕對是個硬茬。總之,中國航母這條路才剛開始,未來怎么樣,咱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