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福建艦即將服役,中國將迎來三航母時代,對除美國之外的國家形成絕對優勢。但中國也不能掉以輕心,印度、日本、韓國都在發展自己的航母艦隊,其中印度已經擁有了2艘中型航母,并準備建造第三艘航母,而最近俄羅斯傳來的一則消息,則讓印度看到了迅速擁有第三艘航母的機會。
7月11日,據俄羅斯《消息報》報道,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母相關維修和現代化升級工作已經暫停,俄羅斯海軍和聯合造船公司將很快決定這艘俄羅斯艦隊旗艦的命運,不排除這艘航母可能會退役。俄海軍前太平洋艦隊司令謝爾蓋·阿瓦基揚茨上將認為:從長遠角度來看,俄羅斯海軍不再需要傳統形式的航空母艦,停止維修的決定絕對正確。
提起這艘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軍迷應該都非常清楚,它是中國遼寧艦的姐妹艦。上世紀80年代,蘇聯開始建造1143.5型航母,首艦庫茲涅佐夫于1982年開工、1985年下水,二號艦瓦良格號于1985年開工、1988年下水。然而兩艘姐妹艦就因為短短3年的開工時間差,命運卻大相徑庭,1991年底蘇聯接替,2艘航母被滯留在黑海造船廠,當時黑海造船廠已經被劃為烏克蘭所有,剛剛服役的庫茲涅佐夫號在俄羅斯北方艦隊副司令的指揮下,僅攜帶30%艦員離開黑海,駛入由俄羅斯控制的北方艦隊基地。而僅完成70%建造工程的瓦良格號被留在了黑海造船廠,兩艘姐妹艦從此天各一方。
加入俄羅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號,因為俄羅斯海軍預算不足,導致遲遲未能形成戰斗力,直到1995年底才開始搭載艦載機前往地中海進行遠航訓練。后來又因為預算嚴重不足,出現了船員們私自拆除了許多貴金屬部件,在黑市上出售的丑聞,由于長期得不到養護,庫茲涅佐夫號的蒸汽管幾乎破裂,70%以上的設備均發生了故障。直到普京上臺后,俄羅斯海軍的預算多了一些,庫茲涅佐夫號才開始恢復飛行訓練,并數次短期出海航行。
2016年,庫茲涅佐夫號參加了對敘利亞境內極端武裝的軍事行動,2017年庫茲涅佐夫號被送去船塢進行維修和現代化升級,原計劃2020年前完成維修和升級。結果庫茲涅佐夫號的維修進度非常緩慢,期間還接連發生火災、浮船塢沉沒、吊塔倒塌砸壞甲板等事故。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俄羅斯的軍費預算越來越吃緊,庫茲涅佐夫號的維修工作就一直耽擱了。再加上俄烏沖突期間,莫斯科號巡洋艦被擊沉,導致俄羅斯進一步放棄了建立遠洋海軍的計劃,是否有必要讓庫茲涅佐夫號服役就成為俄海軍需要好好考慮的問題了。
從俄羅斯海軍目前的情況來看,隨著冷戰時間服役的大型水面艦艇逐步退役,只能建造22350型護衛艦的俄羅斯,已經不具備打造遠洋海軍的能力了,滿載排水量6萬多噸的庫茲涅佐夫號失去了用武之地。并且以俄羅斯目前的財政狀況和造船廠實力,也很難讓庫茲涅佐夫號走出“重癥監護室”了,退役或者轉賣成為了最好的選擇。
反觀當年被遺棄在黑海造船廠的瓦良格號,則在被賣給中國后迎來了第二春,2012年由中國大連造船廠接手完工的瓦良格號正式改名為遼寧號,加入中國海軍后,在良好的維護下,遼寧艦長期保持著旺盛的戰斗力,2025年還奔赴關島附近海域進行實戰化演習,與老態龍鐘的庫茲涅佐夫號形成了鮮明對比。
現在俄羅斯考慮退役庫茲涅佐夫號,讓中國和印度都得到了一個迅速增加一艘航母的機會。對于印度來說,庫茲涅佐夫號極具吸引力。按照航空母艦50年的服役壽命來看,1991年才服役的庫茲涅佐夫號,只要能得到良好的維護保養,繼續服役10多年沒有任何問題。而且印度有買俄羅斯二手航母的經驗,印度海軍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就是俄羅斯退役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改造而來的。
完成改造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可以看成是一個縮小版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滿載排水量4萬余噸,可以攜帶24架米格-29級別的中型艦載機。而庫茲涅佐夫號滿載排水量6萬余噸,可以攜帶24架蘇-33級別的重型艦載機,如果印度可以獲得庫茲涅佐夫號并完成維護升級工程,對印度海軍來說將是巨大的戰斗力提升。以庫茲涅佐夫號的甲板面積和機庫面積來計算,大約能夠攜帶40架米格-29K或者陣風M。而且維克拉瑪蒂亞號和維克蘭特號都只有2個起飛點,而庫茲涅佐夫號則有3個起飛點,放飛艦載機的效果更高。
一旦印度獲得了庫茲涅佐夫號,手握3艘滑躍起飛航母后,印度海軍就能夠在海上出動80多架艦載機,而印度的米格-29K艦載機裝備了“狂暴”空射彈道導彈、陣風M艦載機則裝備“風暴陰影”巡航導彈,都具備防區外精確打擊能力,印度航母特混艦隊的打擊能力將不可小覷,聯手能夠牽制中國1艘航空母艦。
雖然按照以往俄羅斯坑印度的傳統,庫茲涅佐夫號賣給印度的價格不會便宜,可能坑印度幾十億美元。但是相比印度自己費時費力的建造一艘大型航空母艦,購買庫茲涅佐夫號反而是更實惠的選擇。
而對于同樣需要增加航母數量的中國來說,為了不讓印度撿便宜,購買庫茲涅佐夫號也是一件值得考慮的事。對于擁有改裝瓦良格號、獨立建造山東艦的中國造船廠來說,想要改裝庫茲涅佐夫號是一項并不復雜的工程,庫茲涅佐夫號的下水時間僅僅比遼寧艦早了3年,并且在服役后基本沒有進行高強度使用,只不過因為年久失修導致動力系統不堪重負,從艦體情況來看,如今的庫茲涅佐夫號其實要遠好于當年在黑海造船廠風吹日曬沒人管的瓦良格號,只要把庫茲涅佐夫號交到中國造船廠手上,2、3年功夫就能變成一艘狀態跟遼寧艦差不多的航母,這艘航母服役到2040年絕對不是問題。
而中國海軍裝備庫茲涅佐夫號,幾乎可以馬上就形成戰斗力,殲-15艦載機都是現成的,遼寧艦的甲板調度經驗,也可以直接套用在庫茲涅佐夫號。硬要說唯一的壞處,可能就是某省要喜提一艘二手滑躍航母,而不是心心念的彈射型核動力航母,屬于是晴天霹靂了。
對于中國海軍來說,短期內擁有第四艘航母,戰略價值也非常大。根據美國海軍學會網站7月7日的報道,福特級二號艦“肯尼迪”號航母的交付日期從2025年7月推遲到2027年3月,已經連續三次拖延交付日期了。而尼米茲級首艦“尼米茲”號航母則將于2026年正式退役,這也意味著,美國海軍的現役航母數量將從11艘降低到10艘,以美國造船廠目前拖沓的建造進度,福特級三號艦、四號艦延期交付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了,基本沒辦法及時接班尼米茲級二號艦艾森豪威爾號(預計2028年退役)、三號艦卡爾文森號(預計2033年退役),未來很長時間內,美國海軍將只有10艘航母。
而庫茲涅佐夫號一旦加入中國海軍,中國就擁有了4艘大型航母,中美航母的數量比變為4:10,而美國在亞太地區最多能維持3到4艘航母,因此美軍在亞太地區將失去航母數量優勢,甚至可能陷入劣勢。
以中國目前的造船實力,在2040年前建造3-4艘核動力航母完全沒有問題,到庫茲涅佐夫號退役的時候,中國將擁有7-8艘航母可用,基本抹平了與美國的航母數量差距,在亞太地區更是占據絕對的航母數量優勢。庫茲涅佐夫號的作用,就是幫助中國在核動力航母量產下,盡可能縮小與美國海軍的差距,也許15年后,庫茲涅佐夫號在中國眼里是非常落后的航母,但是對目前的中國來說相當于雪中送炭。
如果中國不買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中國未來可能需要拿出一艘航母去對付賣給印度的庫茲涅佐夫號,反觀中國如果買了庫茲涅佐夫號,就等于中國多了1艘航母、印度憑空少了一艘大型航母,約等于買了1艘庫茲涅佐夫號,相當于中國多了2艘航母。
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俄羅斯正在積極向印度推銷戰斗機,如果印度開出打包購買庫茲涅佐夫號的條件,俄羅斯顯然更愿意把航母賣給印度,而不是賣給中國。不過就算中國沒有買到庫茲涅佐夫號,憑借3艘航空母艦,也足以在西太平洋與美國海軍周旋了,等到中國核動力航母批量下線,無論是印度還是美國,都無法在海上與中國海軍競爭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