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基督教世界觀和二元對立思想深刻影響著西方的地緣政治行為,導致西方常以宿命論、末世論等觀點看待歷史進程,以“正邪對抗”的框架解釋國際事務。冷戰結束后,這種思維使西方陷入“歷史終結”和“新冷戰”的錯覺。然而現實世界呈現多極化圖景,權力中心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不能用“非此即彼”的觀點來看待。歐洲亟需重新認識歷史與現實,而與中國構建務實合作關系是打破二元對立迷思的關鍵。
本文為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作者:康斯坦丁諾斯·格里瓦斯
(Konstantinos Grivas)
希臘軍事學院戰爭理論與分析部主任
在西方地緣政治行為背后的眾多影響因素中,有一個因素的重要性長期被嚴重低估,那就是植根于西方基督教核心的一套基本世界觀,其中包括西方獨特的歷史時間觀念。以西方的視角來看,歷史時間呈現出線性、目的論、決定論與末世論的特征——也就是說,它有明確的起點與終點,通過一種歷史機制不可阻擋地到達它的既定目的。
此外,西方文明的另一個決定性因素是其內在固有的二元對立。這種思維框架的核心,是設想了“正”與“邪”兩種截然相反、斗爭不止的力量。這種對抗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劇,當它達到最高潮時,人類歷史將迎來終結——即“世界末日”。
這些帶有宗教色彩的世界觀并沒有在啟蒙運動和人文主義運動中被拋棄,而是脫下了顯性的純哲學“外衣”,穿上了世俗化的“馬甲”,融入了西方的物質文明和政治結構之中。直到今天,它們仍然是一種無形但強大的力量,在西方社會的集體心理潛意識深處悄無聲息地發揮著作用。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在西方的集體記憶中,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到冷戰結束的幾十年,是人類歷史上行到頂點——即正邪兩股勢力展開終極較量的一段時期。
確實,這個時代的特點是:技術進步勢如破竹,戰爭沖突規模空前,新式武器毀天滅地。20世紀的人類似乎獲得了接近于神的能力,超越了空間限制,甚至掌握了足以摧毀整個世界的核力量。在西方眼中,共產主義是一支終極的“邪惡力量”,而冷戰則是一場宇宙級的“正邪對決”;冷戰的結束不僅是一個重要的地緣政治里程碑,更標志著末世論的圓滿實現——隨著共產主義陣營的瓦解,“正義”壓倒了“邪惡”,人類得以免于熱核戰爭的災禍。
連綿的戰火和迫近的核威脅給人類文明造成了創傷,加之西方對自身技術實力的自我陶醉和道德優越感的自我標榜,使人們集體陷入了一種“歷史惰性”,不愿邁步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紀元。
幾乎可以說,西方拒絕進入后冷戰時代。直到最近,它還沉浸在一個只存在于想象中的、時間停滯的認知框架中,堅信“歷史的終結”已經到來,全球秩序將永遠停留在美國霸權的“單極時刻”。
圖片來源:新華社
然而事實上,歷史不會止步不前。于是,西方對世界秩序的認知似乎從一個錯誤的極端走向了另一個錯誤的極端,認為當年冷戰時期的兩極對立格局已然再次出現。
按照今天西方的流行說法,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場“新冷戰”。然而,像所有歷史現象一樣,冷戰是特定地緣政治、意識形態和技術條件的組合,它不可能在當前全新的全球環境中以當時的形式再現。
這種今昔差異常常被西方所忽略,他們執迷于以宿命論的歷史框架來解釋全球事務。因此,西方想象自己正在重新打一場冷戰,并已經預想出了結果:西方一定會再次獲得“勝利”——不論這“勝利”意味著什么。
既然要打一場“新冷戰”,就必須明確界定出“交戰”的雙方。西方將自己想象成一個有凝聚力的地緣政治集團,正在同非西方集團進行一場生死存亡的斗爭。然而,這種二分法的觀點存在嚴重缺陷,因為既不存在一個協調統一的“西方”集團,也不存在一個同質的、一體化的歐亞“反西方”集團。
圖片來源:新華社
實際上,國際體系是多極的,而“多極”這個概念本身也需要不斷完善。與西方戰略思想中根深蒂固的二元論傳統相反,多極化不僅意味著多個權力中心并存,還意味著不同的“極”之間關系復雜——不是純粹的結盟或嚴格的對立,而是合作與競爭相互交織的動態博弈。
即使在歐洲-大西洋體系的兩大支柱——美國和西歐內部,各國之間也不是完全合作的關系。如今美歐關系的特點是前所未有的模棱兩可、劍拔弩張、相互猜忌。尤其是自特朗普上臺以來,美歐競爭態勢加劇。特朗普政府令全球經濟體系陷入分裂,并開始將西歐視為地緣經濟對手。
此外,西歐最近猛然發現,自近代以來,自己從未像今天這樣孤立無援。它與東邊近鄰俄羅斯的關系正處于歷史最低點。今日之俄羅斯,史上第一次不但被視為對手,而且甚至已經不被當作歐洲的一部分,完全成為了一個“外人”。在稍遠一些的中東,戰略環境仍然不穩定,前景難料。
因此,歐洲必須走出想象中的、二元對立的、末世論式的“新冷戰”迷思,重新認識歷史和當下國際體系的現實。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同中國建立建設性和理性的關系。這不僅是因為中國在重塑世界格局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還因為中歐之間不存在固有的地緣政治競爭——相反,它們在經濟上相互依存,在許多重要領域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中國是至關重要的對話伙伴、維系平衡的中堅力量、化解危機的定海神針。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 "Escape cause"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欒瑞英
編輯:張釗
中國觀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是中國日報旗下的傳播型智庫,匯聚全球中國問題研究的意見領袖、政商精英和學界翹楚,建設全球中國議題“朋友圈”;集納海內外“最強大腦”的權威觀點,建成內容具有聚合性、權威性和工具性,傳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臺和中國議題最權威的風向標。
我們關注的重點議題包括國際關系和全球治理、經濟、科技、人口、氣候環境、衛生健康、糧農土地等。歡迎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機構同我們聯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關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電話:+86-10-64995765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15號
www.chinawatch.cn
好看,請點 [分享] [點贊] [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