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7月14日)非常重要,除了是法國的國慶日之外,還有幾個方向。
01
第一,美國總統特朗普幾天前宣布,他將在今天(7月14日),做出一個關于俄烏問題的重大聲明。
我錄制這個節目的時候,是北京時間今天下午3時35分,而美東時間還是凌晨。所以,我們大概要等到今天半夜或者明天(7月15日)早上,才能得知特朗普所謂俄烏問題重大聲明的具體內容。
近期,特朗普多次表示,他對普京在表面上客氣,但在停戰方面毫無作為感到非常不滿。此外,特朗普還表示將恢復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包括一些尖端導彈技術,這對烏克蘭和北約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正因如此,北約秘書長呂特今天將啟程前往華盛頓,與特朗普進行兩天的密集磋商。與此同時,德國國防部長昨天(7月13日)也已啟程,預計會與呂特一同與特朗普會面。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如果美國和北約之間能夠階段性、策略性地修復關系,并恢復對烏克蘭的武器供應,尤其是尖端武器,那么俄烏戰爭一線的形勢可能會發生一些質的變化,對此我們需要保持密切關注。
當然,特朗普將就俄烏問題做出何種重大聲明,是僅具有象征意義的口頭承諾,還是包含實質內容的聲明,我們也要拭目以待。
實事求是地說,俄羅斯方面同樣在拭目以待。
根據俄羅斯的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他們將密切關注并評估特朗普下一步對俄烏戰爭的態度,并聲稱他們已經記錄下特朗普言論中的所有差異點。
這點很有意思,因為特朗普說話經常前言不搭后語,因此,俄羅斯方面才將他在談話中有關俄烏立場的差異性記錄下來,以便準確評估特朗普下一步的立場。
坦率地講,如果特朗普在俄烏問題上的立場發生逆轉,那其實也會對中國產生影響。
眾所周知,近期歐盟和美國因高關稅的問題關系緊張,在這個過程中,中國與美國在貿易談判上的進展相對順利,甚至更為寬松。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我們是否可以得出一個階段性的結論,即未來半年中國經濟置身其中的國際環境,會不會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
我認為,在貿易問題上,我們或許可以有所期待,但在包括俄烏戰爭以及中國所處的國際政治環境中,情況并不樂觀,尤其是俄烏戰爭方面。
如果說中國和美國目前在貿易談判問題上,由于不久前雙方的近身肉搏,有了一點寬松之余,包括最近一段時間,美方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的許多客人都在絡繹不絕地前往中國,而且中美外長最近在吉隆坡也舉行了會面。
02
與此同時,中俄也在俄烏等議題上,加強溝通與合作。
其中,一個重要事件是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訪問中國。
中俄外長剛剛在吉隆坡見面,兩天后又在北京見面,而且這次會面雙方氣氛輕松,連領帶也沒有打,并且中國方面評估,中國與俄羅斯的關系是穩定且成熟,超過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系,這個評價是非常之高的。
另一個重要事件是,拉夫羅夫在吉隆坡之行后前往平壤,與朝鮮領導人會面,之后才來到中國。
朝鮮和俄羅斯的關系非同一般,朝鮮公開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這種支持不僅在立場上,還包括在軍事人員派遣上。因此,拉夫羅夫此次訪問平壤,當面向朝鮮領導人表示了感謝。會面后,還討論了其他諸多問題。
此外,拉夫羅夫在平壤還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回答了記者提出的11個問題。
其中包含涉及俄朝兩國領導人會面的時間、兩國關系的發展、朝鮮士兵在俄羅斯收復庫爾斯克州中所作的貢獻、是否將參與其他地區的作戰、如何看待朝鮮半島的問題、如何看待志愿聯盟組建多國部隊來保護烏克蘭等問題,拉夫羅夫對這些問題都一一作出了回答,最后前往了中國。
明天,拉夫羅夫將與其他上合組織國家的外長一同前往天津,參加上合組織外長理事會會議。此次會議的主要議程,是討論即將到來的八月下旬上合組織領導人峰會。
拉夫羅夫正是借著這個機會訪問中國,印度外長蘇杰生也借著這個機會正式訪問中國。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2020年和2023年,印度外長曾在國際場合與中國外長有過會面,但這是蘇杰生自2020年以來,首次正式訪問中國。
2018年、2020年,中印之間發生了邊境沖突事件,雖然沒有導致開槍或人員傷亡,但軍人之間發生了激烈的肉搏。自那時起,中印關系經歷了多年的低谷,不過近年來有所回升。
中國與印度的關系,在2018年特朗普政府將印度納入其“印太戰略”后,似乎發生了轉折。
然而,印度作為金磚國家和上合組織的成員,雖然與中國有矛盾,但也就集中在西藏地區的陸地邊界上。
除了在被美國拉入印太聯盟的背景下,其實中印關系只有交好,而沒有交惡的理由,這一點印度朋友也心知肚明。
或許時間確實是最佳的療愈師,正因如此,五年后蘇杰生在天津出席上合組織外長理事會會議期間,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本次跟中國談論的問題非常多。
所以你會發現,進入盛夏,尤其是到了七月中旬,世界各國的外長們并未停止外交活動,都在進行各種穿梭外交。
03
在這個過程中,與中國相關的,尤其是中國置身于其中的國際環境,主要有兩條線:一條是貿易線,另一條則是俄烏戰爭線。
而恰恰在這其中,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關系,呈現出一正一反的兩個現象。
正向是中國和美國的貿易關系,在階段性策略層面上有所緩轉。需要強調的是,這只是階段性、策略性的有所緩轉。
如果操作得當,這可能使今年下半年的中國經濟,至少在國際貿易領域迎來相對柳暗花明的局面。
另一方面,最近圍繞俄烏戰爭的局勢發展。
如果前一陣,在“二普”關系還相對不錯的時候,特朗普能夠利用兩人的私人關系順利結束俄烏戰爭的話,那就另當別論。
然而,目前的情況并非如此,由于對普京的不滿,美國恢復了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
在我看來,這顯然也是一種階段性的策略。
在這一點上,北約也不能過于樂觀,雖然今天北約秘書長呂特和德國國防部長親自前往華盛頓與特朗普進行交談,但也不能高興得太早。就像我們同特朗普在貿易談判的問題上一樣,我們也不應高興過早。
但至少從現階段來看,美國恢復了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尤其是導彈援助,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俄烏戰爭的局勢,使得烏克蘭至少能夠扭轉戰局。
而恰恰在這過程中,雖然中國官方始終未公開表態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但西方國家一直持有猜疑態度。
再加上前段時間有些立場的表述,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訪問平壤后又到訪中國,名義上是為了參加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外長理事會會議,實際上,中俄外長兩天前在吉隆坡和兩天后在北京的會談,氣氛輕松,雙方的評價相當之高。
這可能導致原本在俄烏戰場上重新形成的兩大陣營態勢,也將中國納入其中。
自2025年下半年開始,僅過去半個月不到的時間,國際局勢,尤其是中國置身于其中的國際局勢,正呈現出一種非常詭譎的現象,這既包括貿易線,也包括俄烏戰爭在內的軍事線。
尤其是最近幾天,隨著各國外長的頻繁穿梭,我認為這尤其值得關注。
至于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置身于其中的國際環境到底走向如何,我們目前尚無法確定,還需持續觀察。
當然,在未來的幾個小時里,大家一方面要密切關注特朗普將在今晚宣布的俄烏問題重要聲明;另一方面,也請大家在明天第一時間關注我們的文章,以及我們團隊的研究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