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江蘇2228個公益暑托班在今夏同步點亮,覆蓋全省91%鄉鎮街道的“愛心驛站”全面啟動,精準破解新就業群體與留守兒童的“看護難”。全省1186個班點向新就業群體的子女敞開大門,1042個鄉村點位則對留守兒童“應收盡收”。這場由政府托底、社會助力的民生實踐,正為萬千孩子編織安全、充實又充滿歡笑的暑期“避風港”。讓我們走進鎮江、宿遷、揚州,看看那些溫暖人心的暑托故事。
鎮江:課程庫拓寬成長邊界
鎮江的一家暑托教室內 圖片來源:中國共青團雜志
鎮江市潤州區金山街道的晨光里,中華路小學四年級女生王筱諾牽著弟弟妹妹,雀躍地奔向社區的 “公益暑托服務” 班點。這個曾在暑期獨自守著空屋的孩子,如今的日記本里寫滿了甜蜜:“上午跟著志愿者姐姐攻克了數學難題,下午用彩泥捏出會開花的向日葵 —— 原來暑假能像彩虹糖一樣五彩斑斕。”
這份欣喜背后,是父母得以卸下的重擔。父親王海龍是穿梭街巷的快遞員,母親在超市整理貨架到深夜,“以前最怕孩子獨自在家磕著碰著,現在社區把暑托班開在家門口,不僅有人輔導作業,還教畫畫、做手工,我們干活都踏實多了。” 他擦去額頭的汗珠,眼里的欣慰比正午陽光更透亮。
這樣的場景每年都在江蘇城鄉2000多個暑托服務班點上演。2020至2024年間,30.36萬名像王筱諾一樣的孩子,在團江蘇省委與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編織的守護網中,度過了不再孤單的28天。數據背后,是連續3年列入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的擔當——當公益暑托服務班點的鈴聲響起,驅散的不僅是家庭的焦慮,更填補了成長路上的“情感真空”。
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鎮江的公益暑托服務已累計惠及 6000 人次。今年,當地課程迎來全面升級:市級精品課程庫新增非遺體驗、科學實驗等新穎內容,讓孩子們在學與玩的切換中,悄悄拓寬了認知的邊界。
宿遷:“快樂暑光”照亮鄉村兒童夢想
宿遷“快樂暑光”開班儀式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網
7 月 7 日,宿遷市 2025 年農村困境、留守、流動兒童 “快樂暑光” 關愛服務項目正式啟動。這項由市民政局牽頭、13 家社會組織共同承辦的公益行動,將為 13 個偏遠鄉鎮的 30 個村(社區)未成年人,送上為期一個月的專業暑期托管服務。
項目課程采用 “基礎守護 + 特色賦能 + 個性關懷” 的三維架構,在學業輔導之外,還精心設計了非遺體驗、職業沉浸式體驗、戶外與科技探索、愛國教育實踐等特色內容。在勝利社區,35 名孩子領到嶄新的課程材料包后,便跟著志愿者走進了人工智能啟蒙課堂;針對 3 名殘障兒童,志愿者更是專門定制 “一對一” 上門陪伴服務,每周至少安排 1 次上門送學,讓特殊孩子也能同步享受假期樂趣。
“每年暑假都為安排孩子發愁,現在總算能放下心了!” 家長朱晗的感慨,道出了眾多務工家庭的心聲。在土樓村及周邊社區,像朱晗孩子這樣的困境兒童有 31 名,過去漫長的假期里,他們常常面臨無人照管、學業無人輔導的困境。
如今,這樣的困境正被江蘇暑托服務的創新模式逐步化解。區別于傳統托管的“看管模式”,江蘇暑托服務構建了“教育引領、法治自護、素質培養、綜合實踐、作業輔導”五大課程模塊。據了解,每年4月份開始,省級和市級團委會面向社會征集一批線上課程,部分市級和縣級團委聯合教育部門、高校開展集中備課,同時輸送一批線下課程到鄉鎮服務點,讓孩子們在假期中精神有引導、學業有輔導、生活有陪伴、成長有守護。
“目前,聯合法院、檢察院、公安、消防等部門開展的青少年安全自護教育,已經成為不少暑托服務點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 江蘇省希望工程辦公室負責人介紹,多部門聯動的授課模式,讓安全知識變得生動易懂,也讓守護的力量更加多元。
揚州:打造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暑托課堂
志愿者指導小朋友寫書法 圖片來源:荔枝新聞
“我的‘寒燕’翅膀捏好啦!” 廣陵區沙北社區暑托班里,此起彼伏的童聲打破了夏日的靜謐。20 多個孩子指尖翻飛,一團團彩泥在掌心漸漸化作靈動的小鳥。窗外,外賣小哥王偉悄悄朝里張望了一眼,嘴角揚起笑意:“這下終于能安心跑單了。”
今年夏天,揚州的暑托創新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各個點位的特色課程各有精彩。儀征市 “銀芽薪傳” 公益暑托班采用 “學業輔導 + 素質拓展” 模式,孩子們在太極拳的一招一式、書法練習的筆墨流轉、紅色故事會的深情講述中,靜靜感受傳統文化的浸潤。江都區小紀鎮的 “公益暑托班” 則以 “基礎托管 + 特色課程” 為架構,40 名少年兒童在詩詞成語大會的激烈比拼、巧手制簽的專注創作中,一點點觸摸中華文化的精髓。揚州市竹西小學的學生海海說:“我爸媽平時暑假的時候都很忙,家里沒人帶我,我正好來報這個課,學學知識、增長我的見識。”
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課程設計里的古今碰撞。在廣陵區 17 個公益暑托服務點位,傳統非遺與現代科技擦出了奇妙火花 —— 孩子們既能靜下心來體驗漆扇制作的細膩工序,又能躍躍欲試地沉浸在 VR 科技體驗、機器人編程等前沿課程中。竹西小學開班現場,一位外賣員母親看著眼前的熱鬧場景,感慨道:“以前最怕孩子暑假獨自在家,現在下樓拐個彎就是暑托班,送單時心里踏實多了。”
“我們為不同群體定制了專屬服務。” 廣陵團區委負責人介紹,在萬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設立的企業班點,孩子們學著整理書桌、疊放衣物,自理能力在點滴中培養;在 “灣頭玉器城” 園區班點,新興青年群體的孩子親手繪制漆扇,在色彩與線條中感受非遺魅力。
鎮江的“向日葵”心理課堂、宿遷鄉村的無人機足球、揚州社區的漆扇制作,共同織就了一張從“看護難”到“快樂營”的民生網絡。在江蘇大地的2228個暑托班點里,孩子們的笑聲正成為這個夏天最動聽的旋律。
文/李詩睿
資料來源:江蘇發展大會、中國共青團雜志、江蘇省人民政府、鎮江文明網、交匯點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