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貴州頻道
為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2025年暑期,貴州輕工職業大學藝術設計系“彩繪星火·點亮鄉村夢”實踐團隊于7月3日深入劍河縣久仰鎮巫溜村,開展為期八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通過藝術賦能、紅色教育、校際協作、美育幫扶等多元形式,為鄉村注入青春活力,助力文化振興與產業融合發展。
學生團隊與巫溜村黨支部黨員。
團隊圍繞鄉村振興主題,在巫溜村主干道、文化廣場等區域繪制墻繪作品。作品融合苗族非遺元素與現代設計語言,將生態保護、產業興旺等理念融入山水畫卷,成為鄉村文化新地標。
同時,團隊實地調研村內“科技小院”,與上海海洋大學駐村師生科研團隊開展鄉村美育專題研討,探索“藝術+科技”賦能農產品包裝設計、文旅品牌打造的創新路徑。
在“七一”建黨節之際,團隊與巫溜村黨員共同開展“重走紅軍橋”主題黨日活動,通過情景式教學重溫長征歷史,并共同開展“兩清兩改兩治理”工作,村民黨員與師生共同探討發展路徑。村支書提出:“我們希望把巫溜村打造成紅色教育基地與民族文化體驗村。”團隊隨即提出“紅色研學路線”規劃方案,建議結合墻繪打卡、非遺體驗、農事勞動等項目,吸引游客感受“長征路上的民族風情”。
實踐期間,團隊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當地引導員講述1934年紅軍途經劍河的軍民魚水情故事,師生們深受觸動。藝術設計系的學生代表表示:“這件毛衣不僅是一件御寒的衣物,更是紅軍與人民群眾心連心的象征。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要銘記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墻繪“載歌載舞”。
為讓藝術設計專業特色成為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鮮活力量,實踐團隊走進巫溜民族小學,鋪開了一場與鄉土相連的美育實踐。團隊向巫溜村民族小學捐贈畫筆顏料、畫冊等物資,開設“色彩魔法課堂”。通過“我心中的美麗鄉村”主題繪畫教學,引導孩子們用畫筆描繪家鄉變化。孩子們用稚嫩的筆觸描繪出“會飛的斗牛”“彩虹風雨橋”等奇思妙想。
據悉,藝術設計系自2021年以來,每年暑期“三下鄉”均赴省內鄉村開展墻繪工作,用畫筆繪就美麗鄉村。此次專項實踐活動是貴州輕工職業大學藝術設計系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的重要舉措。未來,團隊將繼續探索“紅色教育+藝術實踐+鄉村振興”的融合模式,引導青年學子在服務基層中增長才干,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圖/文 梁歡歡、王國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