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再次引發關注。表面上看,美國似乎在為烏克蘭抵抗俄羅斯的進攻提供支持,但背后隱藏的是一套復雜且精算過的利益安排。特朗普周四晚間在接受NBC(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表示。“我們向北約運送武器,這些武器的費用100%由北約承擔”,“所以我們的做法是,運送出去的武器先交給北約,然后北約再把這些武器交給烏克蘭,再由北約支付這些武器的費用。”
特朗普的做法一方面讓歐洲承擔了更多援烏成本,另一方面又讓美國軍火公司不斷接到訂單。美國務卿魯比奧也表示,這種方式要比從美國本土直接運過去快得多,而且還能保證美軍工產業的利益不受影響。
當前,烏克蘭最急需的是能夠攔截俄羅斯導彈和無人機的防空系統。澤連斯基說,烏克蘭至少需要10套“愛國者”系統,目前德國只同意提供兩套,挪威答應提供一套,這與烏克蘭的期望差距明顯。他還提到,俄羅斯最近兩周發動了上千架無人機襲擊,烏克蘭現有的防空力量已經很難完全應對
盡管烏克蘭不斷呼吁西方提供更多支持,美國在行動上卻顯得猶豫不決。五角大樓不久前暫停了部分對烏克蘭的軍援,理由是要對美軍庫存進行評估,擔心自己的防御能力受到影響。美國防部發言人甚至表示,美國不可能把武器提供給全世界,必須首先考慮自身的安全。這種說法雖然合理,但也讓烏克蘭方面感到不安。
雖然白宮后來否認曾暫停援助,但軍援的節奏確實發生了變化。與此同時,美國國會正推動新的國防授權法案,為烏克蘭提供額外的5億美元援助,并延長援助計劃到2028年。這筆錢將通過合同方式交由軍火公司制造武器,并分階段交付給烏克蘭。這種援助機制意味著美國政府并不直接提供現成裝備,而是通過刺激軍工生產間接支持戰爭。
從這些做法來看,美國的援烏策略并非簡單的調停戰爭,它更像是一個多方獲利的操作,也就是歐洲國家購買美制武器填補庫存,美國軍工企業為此賺到大筆訂單,而烏克蘭則成為推動這場循環的中間環節。特朗普政府把軍援設計成一個可以帶動產業、又不直接增加美國財政壓力的系統。
特朗普對烏克蘭的態度也十分微妙。他在表面上支持烏克蘭,但又時不時提出“暫停”或“重新評估”。這種做法其實是為了讓戰爭保持在一個“可控但不會結束”的狀態。在他看來,只要戰爭繼續,美國的軍火就能持續出口,北約就離不開美國的支持,自己也能維持國際上的主導地位。
總結來看,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并不像外界看到的那樣慷慨無私。它更多是一種在戰爭背景下進行的政治與經濟布局。美國不是要讓烏克蘭迅速取勝,而是希望戰爭能“夠久、夠燒錢”,這樣才能讓它在地緣政治和軍火經濟兩方面都保持主動。而特朗普正是這套安排的推動者和執行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