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到訪朝鮮,并盛贊朝鮮軍隊在庫爾斯克的戰績,CNN也在數日前聲稱“朝鮮將向俄羅斯增加2.5至3萬人”的背景下,美國“Military Watch”網站進一步揭示了,雙方在后勤保障領域的合作。而近期出現在蘇梅前線的特種分隊,則讓整個事件更加復雜。
▲“Military Watch”網站認為朝方的炮彈供應至關重要
2024年8月烏克蘭出兵庫爾斯克后,俄羅斯猝不及防丟失了不少土地,在緊急抽調后備兵力,初步穩定戰線后,從前方調軍的方案被否決,最終決定援引與朝方協議,請求援兵。按照韓國國家情報院的消息,8月13日朝方首批半個旅約1500人登船出發,接受了俄方為期數月的訓練。后續增援兵力不斷抵達,到12月末配合俄軍發起攻勢時,已達約1.2萬人,基本都來自第11軍團,也就是著名的“暴風軍團”特種部隊。
▲朝方軍隊最開始都使用俄羅斯軍服
韓國在10月份收到確切消息后,曾由時任總統尹錫悅召開緊急會議商量對策,準備“采取一切措施解決”,但未等方案落地,韓國內部就爆發內亂,無疾而終。等到庫爾斯克戰事告一段落,朝方參戰事宜曝光,俄羅斯也公布了對“暴風軍團”的評價——身體素質出色、戰術素養高、士氣旺盛、求勝心切,早期對無人機、電子戰系統和制導武器缺乏認知,但學習能力強、善于總結,到后期已經基本掌握先進戰術。并伴隨著部分經過戰火鍛煉的“暴風軍團”部隊歸國,俄羅斯援助的無人機等生產技術也落地,韓國的不安達到頂峰。
▲俄羅斯的無人機作戰水平確實與日俱增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朝韓對峙始終以大口徑火炮、海空等重武器為主。當朝方借助俄烏戰爭里的收獲,組建攻擊距離數百千米、使用更加靈活的無人機部隊,而韓國嚴重缺乏應對經驗,后果可想而知。于是在韓國6月大選結束,局勢逐漸恢復正軌后,“與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出兵烏克蘭)”,就成為必然之舉。只不過之前韓國對韓國人參戰的限制過于嚴苛,甚至出現海軍退役大尉李根擅自參戰,因為違反《護照法》入獄的極端例子。因此,韓國的動作比較隱秘。
▲新總統上任后,韓國政府逐漸恢復運轉
按照俄羅斯信息源,7月上旬在蘇梅邊境的戰斗中,有成建制韓籍雇傭兵出現,他們戰斗素養出色、裝備非常精良,配合烏克蘭第13偵察營進攻俄羅斯陣地時表現上佳。后續俄軍從烏克蘭戰俘的交流中得知,已經有70多名韓國雇傭兵在蘇梅參戰,后方訓練營還有更大規模的部隊在接受訓練。換句話說,為了獲得最頂尖的戰斗經驗與朝鮮抗衡,韓國也派遣了精銳特種部隊進入烏克蘭戰場,考慮到朝方剛剛向庫爾斯克定向增兵6000人,雙方遇到只是遲早的事情。
▲韓國特種部隊之前也經常出國訓練
此外,朝方向俄羅斯提供的后勤支持也規模驚人,按照“Military Watch”網站的說法,僅122/152毫米炮彈就供應了1200多萬發。由于俄羅斯軍工產能提升仍然存在阻礙,朝方炮彈已經成為很多俄羅斯炮兵部隊的主要供應來源。而朝方提供的170毫米大口徑特種火炮,對于火炮消耗劇烈,射程要求與日俱增的俄羅斯軍隊而言,也價值巨大。相比之下,韓國雖然也按照協議,向美國提供了數十萬發155毫米炮彈,間接支援了烏克蘭,但規模和力度都差很多。
▲之前對烏克蘭的援助,快耗盡了美國陸軍的155毫米炮彈庫存
作為冷戰“活化石”,朝韓之間的對抗持續了數十年,而隨著蘇聯解體,韓國毫無爭議地占據優勢。現在朝鮮借助俄烏戰爭機遇,獲得了夢寐以求的高水平實戰經驗和俄羅斯大范圍援助。韓國不能接受自己失去優勢,那就只能借助烏克蘭戰場和朝鮮異地交手,現在只是一個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