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黑
7月9日,知名相聲泰斗楊少華與世長辭。這一消息令無數人深感意外,同時,大家也為楊少華老先生的人生旅程感到一絲寬慰。
楊少華在人生的最后幾年里,雖多次入院治療,但每次都化險為夷。而且在人生的最后階段,他也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福氣。
于他而言,養生與省錢這類概念全然不存在。每日餐桌上大魚大肉從不短缺,煙酒更是時刻相伴,可就這樣,他竟活到了九十四歲的高壽。
楊少華的經歷,堪稱給天下男人敲響了一記警鐘。財富積累得再多又怎樣,唯有將錢實實在在花在自己身上,才是明智之舉。
在眾多家庭的養老觀念里,老人們普遍存在一個共性現象——節儉。而這種節儉,于生活的諸多方面都有所體現。
在飲食方面極為節儉,別奢望大魚大肉,有時候甚至連新鮮蔬菜都不舍得買,每日不過是湊合著進食罷了。
就拿今天來說,中午簡單吃了頓面條,就著一小碟咸菜和醬料,一頓午飯便算是打發過去了。到了晚上,僅僅啃了兩個饅頭,就著點兒土豆絲,這一天的晚餐也就此作罷。
其次體現在生活上的節儉,就拿出行來說,即便自己行動已多有不便,還是舍不得花錢乘坐交通工具,非要步行前往目的地。
諸如此類的情形屢見不鮮。事實上,不少老人的存款頗為可觀,退休金也相當豐厚,然而他們卻總是不舍得在自己身上花費。即便家中子女經濟狀況優渥,這些老人依舊秉持著節儉的習慣,在開銷上極為克制。
最終落得這么個結果:一輩子沒過上幾天舒坦日子,辛辛苦苦攢下的錢,全搭進醫院里了。
然而,楊少華卻大不相同。
自短視頻時代來臨,楊少華家人時常記錄他的生活點滴。透過這些片段不難發現,楊少華平日的飲食,用“油膩”二字來描述,再貼切不過。
楊少華的餐桌上,幾乎每頓飯都少不了燒雞、烤鴨這類大肉佳肴,油香四溢,就連不少年輕人的飲食都比不上他這般豐盛。不得不說,在飲食方面,楊少華著實舍得投入。
不僅如此,楊少華還始終保持著抽煙的習慣,這種情況在高齡老人當中頗為少見。
而且楊少華的煙癮頗為可觀,無論是身處家中,還是現身各類活動場合,時常都能瞧見他手持香煙的模樣。
從這兩方面來看,楊少華的生活方式并不符合健康標準,甚至是許多醫生極為忌諱的,但他的身體狀態卻出乎意料地良好。
事實上,之所以出現這種情形,全然是源于他在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補償。
在相聲界,楊少華的輩分與聲望皆頗為深厚。即便是如今在相聲圈風頭正勁的郭德綱,于楊少華面前,亦是禮數周全、恭敬有加。
然而在聲名鵲起之前,楊少華歷經了許多年的艱難歲月。
楊少華于1931年降臨人世,彼時正值亂世。年僅六歲的他,便無奈踏上了流浪之路。所幸在漂泊之際,意外得到一家茶館的收留。而后又在機緣巧合之下,拜入相聲大師郭啟榮的門下。
憑借這層關系,楊少華得以踏入相聲界。
自那之后,楊少華的人生又踏入了一段波瀾起伏的時光,且機緣巧合之下邂逅了馬三立。
憑借著自身的一些本事,楊少華不僅得以拜入馬三立門下,更獲馬三立大力提攜,成為其兒子馬志明的搭檔。
彼時的馬三立是否已然功成名就?盡管楊少華因他而風光了一陣子,然而臨近退休之時,卻再度陷入人生的困境之中。
因種種緣由,楊少華決定與馬志明分道揚鑣。這一舉動無異于直接失去了馬三立的助力,不難想象,楊少華幾乎瞬間陷入了失業的境地。
彼時,他需養育四個兒子,而經濟來源的斷絕幾乎令他崩潰。為擺脫這般困境,楊少華無奈之下,只得遠赴北京尋求生計。
而這段過往,也成為他人生中最為刻骨銘心的艱難記憶。
那段最為艱辛的過往令人難忘。作為漂泊異鄉的外鄉人,想在北京討生活談何容易。為了能在這偌大的城市里求得生存,楊少華無奈之下,只能前去投靠自己的師哥侯寶林。
在此說明一下人物關系,馬三立是侯寶林的師叔,基于這層師門淵源,侯寶林與馬三立父子情誼頗為深厚。在楊少華與馬志明分開之后,侯寶林對楊少華持有一定的意見。
然而,念及同門情誼,侯寶林終究不好直接回絕楊少華。于是,他只好以變相的方式對楊少華加以“折騰”。
楊少華曾憶起,寄住在侯寶林家中那段時日,他不僅得操持下人所做的活兒,平日里還得想著法子逗侯寶林高興。
然而,這實在是無奈之舉。畢竟,楊少華那段時日里的飲食起居皆在侯寶林家中,直至他于北京立足扎根后,方才從侯寶林家中搬離。
那段時期的特殊經歷,讓楊少華形成了諸多習慣。比如后來哪怕經濟狀況改善了,外出演出時也還是非得蹭飯,有時甚至還會連吃帶拿。這件事沒少被人拿來調侃。
然而,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倘若將此事置于歷史的長河中,大概率會留下這么八個字:
臥薪嘗膽,終鑄輝煌。
于是,楊少華賺到錢后,首要之舉便是為每個兒子都購置了一處房產。如此一來,他們便無需再經歷居無定所的日子。
此后,楊少華在演藝之路上功成名就,生活優渥,衣食無慮。他的幾個孩子也都事業有成,無需再為生計而憂心。
而楊少華自此開啟了對自己人生中所歷經苦難的補償之路。
事實上,步入晚年的楊少華身體狀況欠佳,進出醫院的頻率并不低于同輩之人。然而,楊少華并未選擇消極地維持生命,他秉持著獨特的養老理念——盡情享受生活。
錢唯有花在自己身上時,才真切是屬于自己的錢;離世后所遺留的,那不過是名為遺產的存在罷了。
楊少華對此心里透亮,在生活中從不虧待自己,特別是在飲食方面極為講究。每餐必定有肉,而且還不止一盤,即便只是擺著看看,也得在他面前備好。
然而,也正是憑借著這種彌補,楊少華的身體狀態始終維持在相當不錯的水準,不僅能夠頻繁外出參與各類活動。
直至離世前夕,他仍坐著輪椅外出參與活動,足見其精神矍鑠。
事實上,楊少華其人向來是頗具爭議的。當年他與馬志明分道揚鑣,被諸多人士指摘為卸磨殺驢之舉。而后在師兄家中長期寄食的行為,也遭人詬病,被認為是臉皮過厚。
然而,他在人生暮年所做的選擇,卻贏得了諸多認可。畢竟,一個人積攢了如此豐厚的財富,理所當然地應將其用于自身,成全自己的心意。
否則,生時未從這世間攜來一物,離世后亦無法帶走分毫,拼搏一生卻還飽受苦難,那可真是最為痛心之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