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麗江古城的北端,有一座被納西人喚作“崩時知”的秘境古鎮——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白沙古鎮。
白沙古鎮1300多年歷史斑駁的古城墻,散發著時光質樸的溫度,玉龍雪山的泉水從古鎮青石板路下汩汩流過,古街老巷氤氳著人間煙火。每周的趕街天,這座古鎮都會迎來一片熱鬧繁華景象。
每逢趕街天,白沙古鎮的專職消防員們都會和村民們聊家常,科普居家用火安全,在街頭巷尾普及消防安全知識。自傳統村落保護發展以來,白沙古鎮“活”起來了,消防面貌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古鎮與消防的故事要從鎮、村里的點滴改變說起。
千年古巷里的現代守護
說起白沙古鎮以前的消防面貌,原住居民陳大爺有感而發:“以前到處都是亂搭的電線,遇到雷雨天氣都要叮囑小孩,不能隨意在屋檐下躲雨。”白沙古鎮的房屋多為木質結構且緊密相連,火災風險高,一旦發生火災極易“火燒連營”,當地居民多為留守老人和兒童,當時古鎮內管網不通水,消防水源距離較遠,火災防控的基礎差、底子薄、任務重。
為破解這個難題,玉龍縣委、縣政府將白沙消防水池、市政管網及電氣線路改造納入“智慧消防”建設工程,在古鎮范圍內修建消防水池13個、鋪設消防管網8800余米、增設消防取水點32個、新建消火栓189個、電改1217戶。
為打通社會化消防工作體系的“最后一公里”,全面建強白沙古鎮基層火災防控力量,2015年9月,白沙鎮專職消防隊(站)應運而生,2022年12月正式掛牌成立“一隊一站”。作為麗江建隊時間最長的鄉鎮基層消防隊(站),白沙鎮專職消防隊配有15名專職消防隊員,三輛共計11噸載水量的輕型消防車以及水帶水槍等器材裝備,所有隊員經培訓后全部具備初期火災撲救和基礎搶險救援能力。
如今,放眼望去,村內一條條青石板路串聯起座座青瓦木屋,再也不見交雜錯亂的電線,沿途消防栓為古鎮古村增添了一抹“消防紅”色彩,屋內人們的歡聲笑語,在消防設施齊全的民宿里展現出鄉村振興的蓬勃活力。
從“空白點”到“示范點”的蛻變
“當時聽說我們村里成立了政府專職消防隊,我立馬就報名了,如今也是干了10個年頭的基層消防工作了。”白沙鎮消防工作站副站長和萬全說。
“大伯,肉不能在家里熏,很容易著火。”“阿叔,電動車停在家里充電很危險。”“小朋友,滅火器不能當玩具,家里的大人要及時檢查……”和萬全帶領隊員們拿出了“老黃牛”精神,每天都開展“敲門入戶”行動,逐一排查消防安全隱患,耐心傳遞消防知識。
為有效填補鄉鎮消防力量“空白點”,充分發揮出“滅早、滅小、滅初級”的重要作用,玉龍縣消防救援大隊組建了業務骨干小組,定期前往白沙專職隊(站)上門調研指導業務技能,有效加快推進農村消防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
白沙站在麗江市率先獨立完成了首個鄉鎮級行政處罰,檔案臺賬也成為典范。
依托村“兩委”,白沙鎮專職消防隊對農村違規用火、用電及煙熏臘制品、電動車不規范充電等現象進行整治管理入手,建立農村消防安全管理網絡,對防火安全工作進行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將消防安全工作滲透鎮、村家庭,最大限度消除消防安全工作死角。
既是“逆行者”也是“暖心人”
“辛苦你們了!大半夜還幫我借來馬匹救我下山。”“太感謝了!我還以為臨時起意買的戒指要把手指卡壞了。”“幸好你們來了!一抬頭看見這條蛇盤在廚房橫梁上,給我嚇得夠嗆。”“快休息一下!每年你們都來幫我翻土撒種。”……不計其數的感謝,無論是被困山林迷失方向受傷的游客,還是土生土長的本地居民,提到白沙鎮專職消防隊,總是贊不絕口。
白沙鎮專職消防隊成立以來,先后前往景區、傳統村落、森林火災易發點開展消防安全檢查巡查6000余次,排查整改問題隱患5100余處,通過知識講座、實地操作演練、入戶宣傳、志愿服務等形式開展安全宣傳培訓2600余場次,共接警處置各類火情10余起,社會救助35起,圓滿完成各類駐點安保任務25次,為農戶抗旱送水10余次,在各種急、難、險、重任務面前,這支隊伍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云南網記者董涵思玉龍縣消防救援大隊供圖
(云南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