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在以色列導彈襲擊中腿部骨折,險被“斬首”。
伊朗內部危機重重,然而就在美以聯手對伊朗核計劃步步緊逼時,英國媒體突然爆料中國緊急交付防空導彈,伊朗官媒竟也配合炒作,究竟意欲何為?
據多家媒體報道稱,在上個月的伊以沖突中,以色列曾策劃了一次針對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的“斬首”行動。
當時,德黑蘭西部政府大樓的緊急會議現場,總統、議長、司法部長等核心官員齊聚底層會議室時,突然遭遇六枚導彈或炸彈的精確襲擊。
以軍顯然做足了功課,專門鎖定建筑主要出入口實施轟炸,意圖通過切斷逃生通道和通風系統制造致命陷阱。
但得益于應急預案的完善,與會官員們迅速通過預設的隱蔽安全通道成功撤離。佩澤希齊揚也成功躲過了這次暗殺,不過在逃生過程中,他還是受了點輕傷,腿部輕微骨折。
以色列對伊朗內部的滲透早已不是什么秘密,面對指揮層被滲透成篩子的困境,伊朗在停火后瘋狂抓捕900多名“內鬼”,卻難掩戰略焦慮。
更讓伊朗發愁的是,雖然伊以沖突暫時告一段落,但美以的警告聲不斷,內塔尼亞胡訪美時向特朗普明確劃出紅線,表示如果伊朗重啟鈾濃縮就等于戰爭。盡管特朗普未公開支持,但默許態度讓以色列有了底氣。
伊朗的核設施,隨時都將面臨又一次的浩劫。
而伊朗外長扎里夫一邊宣稱“永不棄核”,一邊放風“愿意談判”的搖擺,恰恰暴露自身的軟弱。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以和伊朗因為核設施而掰扯不清時,英國《中東之眼》爆料出一則消息。稱中國向伊朗緊急交付紅旗-9B防空系統,交易方式竟是“石油換武器”。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伊朗半官方媒體梅爾斯通訊社也跟風炒作,稱伊朗計劃接收來自中國的防空導彈系統。
美國和以色列為此十分驚駭,外國媒體甚至還曾因此向中方提問,而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明確回應稱“中國從不向交戰國出口武器”,并強調不會向伊朗出售武器裝備。
實際上,現代遠程防空系統的交付不是簡單買賣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配套的運輸、訓練和體系整合。
以運-20的運輸能力計算,要運送幾個營的紅旗-9系統至少需要數十架次運輸,如此規模的軍事調動不可能完全保密。
紅旗-9作為技術復雜的現代化防空系統,操作人員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專業培訓才能形成戰斗力。伊朗若現在才著手引進,顯然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
伊朗這次跟著炒作,無非是想借“中國背書”嚇阻美以,但這種狐假虎威反而可能加劇地區誤判。
其實,美以也很清楚,伊朗在武器裝備采購上出現了嚴重的戰略失誤,現在才想起來買中國的武器,已經晚了。
伊朗長期面臨外部勢力滲透的風險,若不能確保指揮體系的絕對安全,再先進的防空導彈也難發揮應有作用。
這一點在印巴空戰等現代沖突中已經得到充分驗證,體系漏洞比裝備落后更致命。
但所有這些措施都需要時間和巨額投入,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伊朗能否把握住這個轉型窗口期,仍然存在很大變數。
下一次危機的引爆點,或許就看伊核談判的成果,但伊朗既做不到完全放棄核研究,又無法放棄向美國靠攏的幻想,這種擰巴的外交模式,注定還要被美國和以色列按在地上摩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