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23年9月8日,澎湃新聞報道,在上海的濱江森林公園,又有8只獐在這里被野化放歸。
在人們的印象中,獐子似乎是和傻狍子智商不相上下的物種,它們膽小機敏,低調,似乎很容易被忽視。
然而它們的生存狀況卻也很令人堪憂,在上海曾經一度絕跡,后來靠著從浙江舟山引進的21只才逐漸重現在人前。
那么獐子為何會在上海絕跡呢,現在它們的生存狀況怎么樣了呢?
?——【·引進21頭·】——?
上海曾是獐重要的原生分布地之一,尤其是浦東、浦南、川沙、奉賢等地區,歷史上擁有大量濕地和水網密布的生態系統,十分適合獐生存。
據地方志記載,獐在上海曾是常見野生動物之一,直到清末民初仍可在郊外村落附近目擊,可以說它們是上海的土著居民。
然而進入20世紀后,上海地區開始迅速城市化,農田開墾、河道硬化、濕地圍墾加劇,傳統的水網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大量適合獐棲息的濕地、湖泊和荒灘被人為改造,它們的生存空間不斷縮減。
此外,獐還曾因其肉質鮮美而遭到人類捕獵,部分地區也將其作為“野味”交易對象,人為干擾、犬類威脅和交通基礎設施的擴展徹底壓縮了獐的生存空間。
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下,獐在上海幾乎消失,20世紀初人們就已基本絕跡。
然而在100多年以后,為了恢復上海地區的野生動物多樣性,改善城市生態系統,獐再次進入到了人們的視線當中,有專家提出可以重新引入獐。
上海作為獐的歷史分布區域,消失的時間也不算長,重新引入是有可能的,再加上人們逐漸意識到了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上海的生態恢復和建設工作也為引入工作打下了基礎。
并且在上海的周圍,比如浙江舟山,江蘇、安徽等地都有自然分布的獐,在地理位置上,這幾個地方的種群與上海本土的獐相似度會比較高。
為了能夠找到最適合引入的野生獐群體,專家們分別對幾個地方的獐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這些地方的獐雖有差異,但是并沒有形成分化,是可以引入的。
2007年3月6日,上海華夏公園從浙江舟山引進了21頭獐,其中有13頭為雌性,其余為雄性,這些獐都正值青壯年,引進的當年就有超過一半的雌性獐順利受孕并生下幼崽。
在經過一代一代的繁育之后,獐的數量突破了50頭,隨后專家們開始嘗試將這些人工繁育的獐野放。
然而這是極為艱難的一步,甚至還出現了種群數量不增反降的現象,這又是為什么呢?
?——【·獐·】——?
獐實際上是一種很膽小且敏感的動物,它們對人類活動、犬類干擾、機械聲響等都表現出強烈的回避行為,一旦受到驚擾,往往迅速奔逃或跳入水中游走。
它們也是典型的“定居性動物”,一旦某塊棲息地適合生活,往往會在該地長期定居,但對人為破壞、水源污染或棲息地改變的適應性較差,這也導致其野外種群極易受到沖擊。
因此當它們適應了人工圈養的環境之下,在人類的照料下能夠健康成長,反而是轉換到了野外環境之后,它們一時難以適應,更容易遭受到威脅。
獐是一種體型小巧、外貌溫順的鹿科動物,與我們熟悉的梅花鹿、麂子不同,獐是鹿科動物中極少數沒有角的種類之一。
但它卻有著極為突出的獠牙,尤其是雄性獐的上犬齒,修長彎曲,自口角向下外翻,猶如鋒利的匕首。
這對獠牙成為其最獨特的外形標志,也常引起人們誤以為其為食肉動物,實則不然。
它們不善攀爬,但擅長游泳,也能快速奔跑,因此在地勢平坦、水草豐茂的灘涂、洼地尤其活躍。
在這些區域,獐通過茂密草叢隱匿自身,在清晨和傍晚活動頻繁,白天多潛伏在隱蔽處休息,以避開天敵和人類干擾。
獐體長一般在75到100厘米之間,肩高約50到60厘米,體重通常在10到15公斤,個體差異不大。
雄性個體在繁殖季節之間會占領一定領域并驅逐其他雄性,其間也會利用獠牙進行戰斗以爭奪配偶,有時甚至造成嚴重創傷,顯得十分威猛,然而面對天敵的時候,它們通常會選擇逃跑。
而在部分放歸區域附近仍存在無監管的犬類,流浪犬、野狗以及黃鼠狼等捕食者對獐幼仔構成嚴重威脅。
除了自然界的天敵之外,盜獵也是獐面臨的巨大威脅,放歸區域的工作人員曾多次發現不法分子安放的捕獵陷阱。
獐屬動物現僅有一種,分布狹窄,被國際列為“易危”物種,在中國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名錄。
人們在野外偶遇它們的時候,也一定也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隨意靠近、驅趕或者試圖捕捉。
為了保證野放的獐有更好的生活環境,上海相關部門對野放棲息地也進行了維護,這些都為獐的“二次回家”提供了積極信號。
在上海,最初引進的21頭獐,已經在人們的保護之下,增長到了300多頭,盡管還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性,但是在人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之下,未來獐或許真的能在上海這座國際化都市中,重新找回屬于它的一片凈土。
獐從上海消失了近百年后再度被引回,是一次具有生態象征意義的嘗試,獐的歸來之路道阻且長,但希望就在堅持中。
參考:
澎湃新聞《8只獐在上海濱江森林公園落戶,補充園內的原有種群》,2023-9-8
東方網《上?!巴林扁掂l13年 從21頭獐繁衍生息至300多頭》,2020-8-22
新民晚報《100年前在上海絕跡的它們,終于踏上野放“回家”路》,2021-2-23
上觀新聞《COP15-2|上海案例②:松江葉榭獐極小種群恢復與野放棲息地》,2022-12-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