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美國正式對歐盟下手了,關稅大棒還是砸在了歐盟的腦袋上。
特朗普近日表示,從8月1日起,對歐盟和墨西哥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加征30%的關稅。
此言一出可是讓外界發出了驚呼。
對此,歐盟的選擇也許并不多,要么向美國妥協,要么就硬剛到底。
而歐盟一開始對特朗普其實是抱有幻想的,以為有拜登執政期間打下的基礎,再加上美歐之間的關系,特朗普不可能對歐盟痛下殺手。
結果,當特朗普再度揮舞關稅大棒之后,歐盟的幻想破滅了。
如今的歐盟,必須要面對現實。
可是從歐委會在擬定反制清單中刪除了數字稅這一選項,似乎代表著歐盟依舊希望能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
結果伴隨著特朗普宣布加征關稅之后,歐盟愣在了原地。
歐盟主席馮德萊恩似乎很生氣,此人表示美國加征關稅將會破壞大西洋兩岸的重要供應鏈,還會損害雙方的企業、消費者的利益。
歐盟會在8月1日之前,采取一切措施維護歐盟的利益。
也會在必要時刻采取相對應的反制措施。
【特朗普宣布,對歐盟加征關稅】
同時讓誰都沒有想到,馮德萊恩會將矛頭對準中國,字里行間都是怪罪中國的意思。
畢竟,在歐盟遭到美國打壓之后,最應該做的是與中國聯手反制美國。
結果馮德萊恩從三方面對中國發難。
第一,指責中俄正常貿易合作,宣稱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讓歐洲更加不穩定與不安全。
事實上,雖然美歐對俄羅斯展開了極為嚴厲的制裁,但無論美國還是歐盟,對俄羅斯的能源或多或少,依舊保持極大程度的依賴。
換句話說,如今的美歐嘴上叫囂著制裁俄羅斯,實際上與俄羅斯依舊有經濟往來,結果馮德萊恩卻指責中國與俄羅斯保持經貿合作。
這屬實有點離大譜了。
此前歐盟還指責中國暗中向俄羅斯提供軍援,當我國駐聯合國大使耿爽直言不諱表示,“如果中國真的向俄羅斯提供武器,沖突不會是今天這般局勢”。
隨后歐盟閉口不提這件事。
因為歐盟很清楚,如果繼續宣稱中國援助俄羅斯,假如中國真的向俄羅斯援助武器,歐盟可就遇上大麻煩了。
如今歐盟雖然沒有繼續污蔑中國援助俄羅斯武器,卻開始指責中國與俄羅斯保持正常貿易。
從我國的角度來說,眼下是北約和烏克蘭,聯手對付俄羅斯,與中國有什么關系?
別忘了,烏克蘭和歐盟也和中國進行正常貿易,俄羅斯對此不是也沒有任何表示嗎?
馮德萊恩怎么好意思說,“中國對俄羅斯的堅定支持,加劇歐洲的不穩定與不安全”?
這不是徹徹底底的胡說八道嗎?
此人似乎已經忘記中俄是全面戰略協作伙伴的關系,中國會為了歐盟而去傷害俄羅斯嗎?
當然不可能。
第二,指責中國稀土管控政策。
【面對關稅大棒,歐盟怪罪中國】
對此,馮德萊恩似乎有點“倒打一耙”了,歐盟至今為止沒有解禁對中國的軍售,有些高新技術產品幾乎處于全面對中國限制的地步之中。
對此,一向講究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的中國,不可能慣著歐盟。
管控稀土完全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再加上我們只是管控,不是禁運,只要歐盟按照中國的規定辦事,我們不會為難歐盟。
結果在歐洲議會上,高票通過決議,指責中國稀土管控“違反國際貿易規則”,要求馬上取消。
面對這種情況,只能說歐盟如今的堅船利炮在中國面前,并不具備威懾力。
歐盟的貿易高度依賴中國,手中早已無牌可打的歐盟,有什么資格在中國面前指手畫腳。
更讓我們感到可笑的是,馮德萊恩還表示,如果中國不答應她的條件,她就不會出訪中國。
此人似乎有點被特朗普氣糊涂了,你是否出訪中國,我們好像沒有那么在意。
中國外長此前出訪歐洲,已經當面表示,中國不希望俄羅斯失敗。
因為俄羅斯一旦失敗,美國必然會集中火力對付中國。
也可以理解為,中國這是希望俄羅斯可以獲勝。
第三,指責中國貿易政策,還指責中國制造產能過剩。
這一點和上述兩點內容一樣,均屬于憑空捏造。
畢竟,歐盟的產品不如中國的產品質量過硬,價格還比中國產品的價格高,結果轉頭指責中國制造產能過剩。
對此,我國商務部發言人針對歐盟的指責也表態了,衡量是否產能過剩,不是單純以產量和出口量作為標準,否則歐洲那么多年來大量出口飛機和汽車,豈不是早就屬于產能過剩?
同時,中國新能源產業從全球視角和中長期來看,并不存在產能過剩,反而存在產能缺口。
歐盟在這個時候,拿中國制造業說事,基本上就是捏造事實。
我們一直按照市場規律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從未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
不僅沒有沖擊歐洲市場,反而幫助歐盟轉型,讓歐盟的消費者受益。
否則,以中國制造的產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足以沖垮歐洲的百年車企。
不過這也代表著,中歐關系出現了新的變化,與此前確實不一樣了。
歐盟故意忽視中國釋放的善意,頻繁得寸進尺。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能也會改變對歐盟態度,不再以禮待人,沒辦法,他們屬于敬酒不吃吃罰酒,我們不可能繼續忍讓。
只不過歐盟這一行為,可能讓特朗普的陰謀得逞了。
從此人第二次上臺之后,主動打響關稅戰,目的就是利用“關稅大棒”,逼迫其他國家對美國妥協,然后聯手對付中國。
如今,歐盟在美國的高壓之下,已經對中國出言不遜,再加上中美目前還在博弈之中。
如果中歐關系跌入冰點,特朗普必然會進一步打壓中國。
這對于我們是極為不利的。
看到這,很多人估計會很納悶,博弈?什么博弈?
這就要說到和我們息息相關的事情了,如今通縮的環境還在持續,很多企業開始裁員降薪,普通人找工作比較困難。
這個時候,很多人都希望降息可以早一點到來。
總之就是一句話,今年的日子不好過,誰都不知道這種情況還要持續多久?
甚至還出現了一種“我國陷入失落二十年或三十年”之中的說法。
對此,君明只能說,這屬于單純制造焦慮。
我們不講所謂的大道理,用事實說話,當初日本為何會出現失落三十年?
原因就是日本的產業基礎薄弱,30年前,日本產品暢銷全球。
日立冰箱、松下洗衣機、索尼電視、愛華隨身聽、JVC等產品。
幾乎是全球小康家庭的標配。
至于日本汽車那就更不用說了,絕對是富豪的象征。
回過頭來看,如今的日本還剩下什么?只有汽車,甚至就算是日本的汽車,也屬于日落西山,衰落的趨勢已經屬于勢不可擋。
【如今的豐田工廠,也沒落了】
作為一個工業國家,制造業的衰退,才是導致日本經濟衰落的主要原因。
而中國與日本面臨的局面完全不同,雖然我們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吃到了紅利,但是我們不可能像過去四十年那樣爆發式發展。
這個可能性確實不大。
只不過我們保持穩步增長還是沒有問題的。
現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近年來,我們肉眼可見的能感受到半導體、新能源、汽車、造船、大飛機以及醫療器械等行業的升級與突破。
我們的產業基礎一直都是在做大做強,未來還有極大的可增長空間。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么可能步日本的后塵?
如果從投資的角度來看,近年來的股市和樓市表現確實一般。
在這個時候,我們的居民存款總額已經達到160萬億。
同比增長了11.9%,而且這種增長不是現在才開始的,是從疫情期間就開始的。
無論從產業基本面,還是從財富積累角度來看,我們的經濟都是重心向上的基礎,所謂的經濟底部長期化,自然就是無稽之談。
然而這么久過去了,為何我們還沒有啟動新周期?
因為戰略時機還不成熟,拐點還沒有來臨,所謂的拐點就是美國降息卡住了。
也就是說,我們降息“放水”,需要和美國同步進行的。
畢竟,無論從趨勢上怎么看衰美元,至少在現階段美元依舊是世界的貨幣,美國還是全球金融的霸主。
這是不能否認的。
所以,美元依舊是美國人的貨幣,全球的麻煩。
而美國如今的基礎利率已經達到4.25至4.5,我們已經跌到了2,中美之間依舊存在比較高的利差。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先于美國之前“放水”,中美利差就會拉大,甚至會出現匯率貶值的影響,引起資本大規模外逃的情況。
屆時,我們就會成為美國的“債務墊腳石”。
那么美國會在什么時候開始降息?
這就要給大家說一個事實,如果站在美聯儲的角度,是迫切希望降息的。
眼下美國的基礎利率達到4.25至4.5,這對美國而言已經是非常高的存在的。
無論是做什么生意,利潤能覆蓋得了這么高的利率成本?
所以這種高利率持續發展下去,就會對美國實體產業,造成巨大的傷害。
然而美聯儲也不能降息,一旦降息就代表著美元收割失敗。
【美聯儲拒絕降息,中美剛上了】
如今基本上可以認為,美元潮汐已經失敗,就算是硬撐著,也無法彌補自己的長遠傷害。
如今之所以美聯儲無法降息,主要有兩方面因素。
一是中美博弈依舊在持續。
就像上述內容所講的,如果我們提前降息,資本就會外逃。
如果美國提前降息,那美國也會有資本外逃,就算不會進入中國大陸,也會進入香港。
就算對中國心存顧及,也能明白此戰過后,中國可以迅速崛起,美國將會加速走向衰落。
因此,這些資本就會進入黃金、大宗商品等市場。
這樣一來,美聯儲自然需要提前有所防備,就算不能奢望中國會扛不住,會率先選擇降息,至少也要靜觀其變。
二是從技術角度來看,由于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美債收益率依舊處于高位。
在這個時候降息,通脹起勢不說,還會出現基礎利率低于國債收益率的情況。
如今美國實體經濟的底子雖然屬于千瘡百孔,但是在金融層面,美國依舊是一片繁榮的景象,并未出現衰退的跡象。
這個時候,投資也好,還是投機也罷,大家對風險資產的期望值也是比較高的。
就與幾年前的中國樓市一樣。
這個時候,美聯儲需要率先出手,把股市打下來。
如果美聯儲做不到,就會等到經濟危機來臨,股市出現泡沫經濟之后,大家開始避險,再去推動降息。
只有這樣才能維持經濟和金融體系的平穩運行。
如果在股市本就處于高位,大家還相信股市不斷創新高的情況下去降息,短期內雖然會有低風險偏好的資本從銀行存款流向債市,但更多的肯定是因為降息的刺激而流向股市。
但是股市當時處于表面上的繁榮,反過來還會帶動美債收益率上升。
意味著美國將會進入高通脹,而高通脹也就意味著美元貶值速度將會持續性加快,這也會極大損害美元的信用,降低持有人持有和使用美元的意愿,進而加速全球去美元化。
所以,對于美聯儲來說,就是希望可以快速降息,對于美聯儲而言,最好的辦法就是資本從美股轉向美債,既可以打下美債收益率,也能緩解債務置換的危機。
還能壓制美股的泡沫。
等到美債收益率降低之后,資本對美股的興趣也有所下降之后,美聯儲就可以降息,這樣就相當于兩全其美。
可是這種操作也是一個的過程的,這個過程的代價就是美債收益率下降之前,美國實體經濟依然會面臨高息的情況。
從美聯儲的角度來看,這已經是最好的辦法了。
驟然降息的話,很快就會出現通脹的情況,甚至還要面臨加息的情況。
但是特朗普并不認可這一方案,在此人看來,美聯儲這一辦法太慢了。
特朗普是帶著“支持者”的KPI來的,必須讓其滿意,否則紅脖子的基本盤就會被動搖。
如果特朗普遭到反噬,基本盤就會被動搖。
那么特朗普如何能快速解決問題?前提自然是有錢花。
等美聯儲磨磨蹭蹭之后,明年都未必能將利率降到一個讓特朗普滿意的數字,而特朗普的任期只有四年,不可能給美聯儲太多的時間。
同時特朗普還需要考慮中期選舉的問題。
所以,特朗普的要求就是美聯儲馬上降息,越快越好、越多越好。
只有這樣,特朗普才能讓美國政府不再捉襟見肘。
但是美聯儲有自己的邏輯,需要嚴格按照貨幣控制權和經濟解釋權執行的。
別看特朗普是美國總統,他無法左右美聯儲何時降息。
因此,特朗普才會選擇發起關稅戰,目的就是要用政治手段來解決經濟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美國霸權逼著全球繳納保護費,交上來就有錢了。
有錢了之后,特朗普就可以為所欲為,甚至還要有搶奪貨幣的制定權。
這對于美聯儲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畢竟,美聯儲以及背后的金融資本,是靠美元吃飯的,美元的影響力就決定了美聯儲的影響力。
特朗普打關稅戰是以美國不提供消費市場來要挾全球。
這就會導致大家都沒有美元可用,索性就不用美元了。
對此,美聯儲自然會堅決反對關稅戰并發出警告,以關稅戰會推動通脹為由,維護眼下的高利率。
以此抬高美國政府的債務置換成本,給特朗普政府施加壓力。
當特朗普與美聯儲開始博弈,降息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是否要降息,除了關乎美國國家利益,也會成為兩大派系爭權奪利的籌碼。
這樣一來,降息的步驟和進程所消耗的時間,就超出了預期。
甚至可以說無法預測特朗普與美聯儲的博弈進展。
對此我們怎么辦?
【大家再堅持一下,美國早晚會降息】
很簡單,以不變應萬變,就看誰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如果從戰略角度來看,美聯儲降息是必然的結果,這么拖下去,對美國的經濟傷害會越來越大。
更別提這屬于內部競爭,不可能讓美聯儲死扛到底。
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判斷一下,預計在今年到明年這個時間段之中,美聯儲無論是否達到了目的,都會選擇降息,并且是持續性降息。
否則很容易就會出現意外。
從戰術上來看,美聯儲自然需要把控節奏,盡量把對美國的傷害降到最低。
對此,我也只能選擇兩手準備。
一是通過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的成果,比如說新能源汽車,通過國產和出口,為經濟托底。
二是看美元持續貶值并形成趨勢之際,我們就能獲得一定的匯率籌碼,趁機稍微意思一下,降幾個點,作為人民幣升值過快的應對辦法。
總之,我們不著急,要保證經濟低頻運行就可以,直到美聯儲撐不住了,直接放開閘門,并完成經濟的重啟。
我們才會出手。
這個時候,比拼的就是雙方的耐性,比拼的就是誰能堅持到最后。
此前在中美關稅戰中,我國用實際行動證明,我們的血條足夠厚。
面對眼下美聯儲拒絕降息的情況,我們自然要冷靜對待,讓美國率先大幅降息。
而這個時間點,就是今年第四季度,最晚不會超過明年上半年。
對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特朗普為何會對歐盟揮舞關稅大棒,不就是為了逼歐盟就范,然后一起對付中國,讓我們先降息嗎?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著急,這是涉及到中美未來的無聲博弈。
此次關乎中美誰能得到全球的進一步認可。
這個時候,我們自然不能拖國家的后腿。
想想當初,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有多么艱難,在那般惡劣的條件下,先輩們都能堅持下來。
如今我們不過是日子緊張一點,錢賺得少了一點,但是每當想到此次博弈,將奠定我國未來的經濟地位,是不是就感覺如今吃得苦都是值得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這次我們一定要咬牙挺住。
一定要讓特朗普明白,他的陰謀不僅無法得逞,甚至會讓美國市場遭到重創。
最終必定會以美聯儲降息而結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