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耐心,終究還是被耗盡了。據觀察者網報道,當地時間7月14日,特朗普在會見訪美的北約秘書長呂特時表示,他現在對俄羅斯非常不滿,并對普京下達通牒,如果俄烏50天內無法達成協議,他將選擇對俄加征100的“次級關稅”。
美俄之間的貿易額只有30多億美元,就雙邊貿易加征關稅意義不大,所以特朗普祭出了“次級關稅”,也就是說,俄羅斯石油的買家也將遭到美方的次級制裁,這其實就是將對付伊朗的那套制裁體系,又套在了俄羅斯身上,而中方大概率也將遭受波及。
特朗普會這么做并不令人意外,在大選期間他就曾放出豪言,要在24小時內解決俄烏沖突,對他的領導力和美國的影響力非常自信。但結果卻慘遭打臉,經過與俄羅斯的多輪接觸后,特朗普發現自己誤判了形勢。后知后覺的特朗普逐漸意識到,普京很有可能利用他促和心切的心理,在俄烏戰場上擴大戰果。
惱羞成怒之下,特朗普立馬調整對俄烏問題的政策,開始恢復對烏軍援。這次呂特赴美,多半也是特朗普主動邀請的,目的就是討論在北約體系下,恢復甚至擴大對烏軍援規模,有報道稱,美方可能會向烏克蘭提供先進的進攻性武器,而這些軍援的錢由歐洲出。一心想要讓特朗普重新開啟對烏軍援、借俄烏沖突削弱俄羅斯的歐洲,自然是樂于掏這筆錢。
只不過,特朗普的這些威脅,真的能起到預期效果嗎?首先,從美俄貿易關系來看,從2014年開始,美西方就對俄方全面圍剿,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更是達到了頂峰,該制裁的都制裁了。美俄貿易額占俄羅斯GDP的比重,已經不到1%,就算歸零對俄羅斯經濟的影響也微乎其微。所以特朗普把稅率調的再高,也沒有任何意義。
其次,從俄羅斯能源出口情況來看,美國二級制裁帶來的效果依舊有限。中國是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能源的主要買家,但俄羅斯已經被踢出了SWIFT體系,而且中俄早就考慮到美歐制裁可能帶來的影響,雙邊能源貿易本幣結算占比高達90%以上。所以就算美國施加二級制裁,至少對中俄間正常能源貿易的影響注定非常有限。
再者,美國出武器裝備,歐洲出錢,繼續大力軍援烏克蘭,給俄方在軍事上恐怕并不能造成太大的壓力。拜登時期的對烏軍援就已經處于較高水平,當時烏克蘭的兵員也比現在富足,但烏軍依舊未能扭轉戰場上的頹勢,能做到的也只是遲滯俄軍的進攻,削弱俄軍空襲的效果。
更何況,并非只有烏克蘭有外援,俄羅斯同樣也有。就在美國改變對烏政策之際,俄外長開啟了兩趟重要的外交行程,一個是訪問朝鮮,得到金正恩的全力支持,朝鮮軍隊以及武器裝備,將成為俄羅斯最有力的外援。
另一個是訪問中國,當然,俄外長的中國之行,并非尋求中方的直接支持,而是借著參加上合外長會的契機,與中方交換最新信息,保持戰略層面的溝通。只要中俄關系不受影響,那么美西方對俄施加的壓力,就注定沒有效果。
總的來看,接下來一段時間里,俄烏局勢恐怕將迎來新一輪的升級,有了美歐大力援助的烏克蘭,勢必要在戰場上給出反饋。而對普京來說,要抓住美歐軍援還未到位的窗口期,盡快擴大并鞏固戰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