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728架無人機,整整轟了10個小時,基輔這次是真的懵了。
更要命的是,就在特朗普威脅要給俄羅斯來個500%關稅大禮包的48小時后,普京的回答就到了。
一通20分鐘的電話,一句臟話,真的值得700多架無人機來"講道理"嗎?
作者:含
史無前例的鋼鐵風暴
說實話,這場面真的把人看傻了。728架無人機像鋼鐵蝗蟲一樣鋪天蓋地,基輔的夜空被照得跟白天似的。
這個數字有多震撼?要知道,此前俄軍單日出動無人機的最高紀錄是350架,這次直接翻了一倍還多。
更絕的是,就在無人機還在頭頂嗡嗡作響的時候,基輔街頭又響起了槍聲。烏克蘭安全局上校沃羅尼奇被人當街打成了篩子。
監控畫面顯示,兇手身穿黑衣、戴著口罩,用消音手槍連開五槍,然后迅速逃離。
這種專業手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的街頭犯罪。沃羅尼奇曾直接參與對俄情報作戰,是安全系統的核心成員。
空襲和暗殺在同一天發生,時間點如此精準,很難說這是巧合。烏克蘭方面統計稱,基輔8個區受損,至少2人死亡16人受傷。
但這次俄軍的打擊重點很有意思,主要目標不是市區,而是周邊的交通樞紐。
公路、鐵路、能源設施遭到精準打擊,這明顯是沖著西方援助物資的運輸通道而來。與其摧毀倉庫,不如直接切斷運送路徑,效果更顯著。
烏方被迫改用更復雜、更耗時的路線繞行,前線補給周期因此延長。這種"掐脖子戰術",比直接轟炸更狠毒。
特朗普的失敗外交
這事兒得從特朗普那通失敗的電話說起。7月3日,美國總統與普京進行了一次"歷史性"通話。
說是歷史性,其實就是20分鐘的尷尬對話。特朗普本以為能就烏克蘭局勢和普京達成某種默契,結果碰了一鼻子灰。
普京在電話中態度強硬,強調俄羅斯會在烏克蘭達成自己設定的目標,也就是消除沖突根源,絕不會放棄這些目標。
特朗普向來喜歡掌控談判節奏,但這一次很顯然沒有如愿。他對此感到很"不高興",甚至還在媒體面前飆了臟話。
"普京對我們說了很多胡話,他態度一直很好,但結果毫無意義。"特朗普的這句話,基本宣告了外交努力的徹底失敗。
更要命的是,美援政策像個神經病,一會兒停一會兒啟。7月1日,五角大樓突然宣布暫停對烏克蘭的部分軍援。
聲明中說,理由是庫存不足,需要重新評估全球軍火分配優先級。但沒過幾天,7月7日特朗普又改口了。
這種前后不一的政策,連五角大樓內部都搞不清楚到底要干啥。副部長科爾比認為"歐洲優先政策不符合美國戰略需求",與特朗普產生了嚴重分歧。
500%的關稅聽起來挺嚇人,其實就是在說:"誰敢買俄羅斯石油,我就跟誰斷絕來往。"但這種威脅,普京顯然不買賬。
普京的強硬回擊
回頭看看,普京這套"你敢威脅我就敢打"的玩法,還真不是第一次了。從5月中旬開始,俄烏沖突就越來越嚴重。
那時候,烏克蘭無人機差點要了普京的命。專機成為攻擊目標,要不是有士兵層層保護,后果不堪設想。
"戰斗民族"的元首豈能忍耐這種事情?隨后他下令開展"72小時消滅半個烏克蘭"計劃,對基輔展開大規模轟炸。
6月份,烏克蘭無人機深入俄羅斯境內最遠4800公里,開展"蛛網行動"。這是烏克蘭籌劃一年多的軍事行動。
結果炸毀了俄羅斯4座大型機場,摧毀戰斗機、轟炸機若干。澤連斯基當時還挺得意,覺得給了俄軍一個下馬威。
但普京的報復來得更狠。從那時起,俄軍的攻擊頻率明顯上升,從過去每月一兩次大規模攻勢,變成了每周都有新進展。
這次俄軍玩的是"掐脖子戰術"——專門炸交通要道,就是不讓西方的軍援物資進得來。你不是想要繼續援助烏克蘭嗎?我就直接把運輸路徑給炸了。
盧甘斯克方面已經宣布"全境收復",頓巴斯前線"岌岌可危"。俄軍還推進至扎波羅熱州南部的卡緬斯科耶村以東。
這種"高頻低量"的打法更適合消耗敵人,而不是靠一場決定性勝利終結戰事。烏克蘭的防空系統面臨極大壓力,剛補的彈藥很快又打光。
大國博弈的殘酷現實
坦白講,這場沖突已經不是簡單的地區沖突了,而是大國之間的意志較量。特朗普已經完全失去對俄烏沖突的控制。
現在的問題是,特朗普還能在這場游戲中保持多久的主導權。美國內部意見不一,歐洲國家普遍觀望,烏克蘭更是疲于奔命。
格雷厄姆推動的那個法案,要對中印兩國也加征關稅,只要誰買俄羅斯石油就制裁誰。這種"拔出蘿卜帶出泥"的威脅很聰明。
但難度很大,4、5月份的中美關稅戰還歷歷在目,美國經濟也受到了沖擊。假如真的推動這一政策,那此前的談判不就成了"鬧著玩"嗎?
更要命的是,三年制裁下來,俄羅斯不但沒有垮掉,反而在一邊打仗的情況下,咬著牙堅持了下來,還把美國都拉下了水。
這么折騰下去,不光是烏克蘭受不了,連歐洲都得跟著遭殃。能源價格飛漲,通脹壓力山大,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普京顯然看透了西方的虛實。外交辭令再漂亮,也抵不過實際行動的震懾力。這種"敢威脅就打"的新玩法,正在重新定義21世紀大國過招的規則。
歸根結底,這場博弈比拼的不是武器多少,而是誰更能扛得住、熬得起。現在看來,普京在這場意志較量中暫時占了上風。
澤連斯基還在到處求援,希望國際社會加碼支援。但援助的節奏和方式仍未跟上戰場的現實,烏克蘭正在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結語
說到底,從威脅到行動,考驗的是底線和意志,普京這次算是把話說明白了。
這種"敢威脅就打"的新玩法,正在重新定義21世紀大國過招的規則。
面對這種硬碰硬的局面,你覺得最終誰會先眨眼?戰爭還是和平?
參考資料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