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7月11日,《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統計學》首發儀式在浙江杭州隆重舉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吳建福,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松蹊,國際統計學會主席何旭明,《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統計學學科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原常務副校長袁衛,《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統計學學科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趙彥云,《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統計學學科編委、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校長汪榮明,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總經理劉杭,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三版內容中心主任郭繼艷共同為新書揭幕。儀式由《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統計學學科副主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紀宏主持。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的編纂工作,是在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宏大歷史背景下啟動的,具有深遠的時代意義。與第一版和第二版相比,第三版在編纂理念、學科體系、內容組織以及出版形式等方面均實現了創新突破。它緊密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更加注重學科的前沿性與交叉性,及時呈現各學科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與實踐應用。在編纂過程中,現代信息技術被充分運用,為讀者打造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知識獲取途徑。《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的編纂出版工作得到了全國各界專家學者的鼎力支持,約6萬名作者積極投身其中。如今,《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這一國家公共知識服務平臺,正承載著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推動學術進步的神圣使命,為廣大讀者提供服務。
統計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當今社會的各個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僅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亦為科學研究構筑嚴謹的分析基礎,同時為社會治理構建精準的數據支持框架。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深入演進,統計學的應用范圍持續拓展,學科內涵不斷豐富,逐漸形成融合理論深度與實踐廣度的現代學科體系。《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統計學》的問世,正是這一學科蓬勃生命力與系統化進程的生動注腳。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統計學》編纂工作于2015年6月正式啟動。項目匯聚了來自國內統計學領域頂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20余位權威專家,組成學科編委會,并邀請全國330余位專家學者參與編纂。歷經多次總編委會工作會議、專家審稿會、學科及分支專題會議,以及多輪次、多環節的嚴格撰寫、審稿與編輯打磨,學科條目網絡版于2022年12月成功發布。此次推出的紙質版在網版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優化學科知識框架體系,更新內容,增補條目,最終收錄條目1442條,總計211萬余字。從網絡版到紙質版的十年編纂征程,凝結了數百位統計學領域權威專家的智慧結晶與心血傾注。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問世至今,統計學自身經歷了從知識碎片化到體系化、從學科附屬性到主體獨立性的深刻嬗變。早期,統計學知識散落于經濟學、數學、社會學等相關領域,亟待統一的理論統攝;如今,通過編委會的高瞻遠矚與精耕細作,統計學已然構建起完備體系,涵蓋綜論、描述統計、數理統計、經濟統計、統計質量控制、生物統計、社會統計、數據科學等八大分支。此架構不僅深刻映射了學科自洽的內在邏輯,更精準契合了大數據時代學科交融共生的宏大圖景,為讀者開啟了全景式的學科認知視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總經理劉杭在講話中表示,這部百科全書的出版,不僅填補了國內統計學系統性工具書的空白,更成為驅動學科知識普及與前沿創新的核心引擎。這項工作的推進,背后是統計學編委會數年如一日的深耕與付出。從條目篩選到圖表核驗,從案例更新到術語統一,編委會始終以“為學科立典、為時代留痕”為準則,最終讓這部著作既扎根學科根基,又直抵研究前沿。作為我國首部統計學綜合性大百科全書,其意義遠超一部工具書本身。從學科維度看,它首次構建起覆蓋“理論-方法-應用-歷史”的完整統計學知識圖譜;從行業維度看,書中收錄的國民經濟核算、大數據等實踐成果,為政府統計、企業決策提供了方法論參考,助力統計工作提質增效;從國際維度看,它系統梳理了中國統計學的發展脈絡與原創成果,為全球統計學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學科主編袁衛教授詳細回顧了統計學卷的編纂歷程。他圍繞“我國統計學科知識體系的構建”主題指出,經過幾代統計學人的不懈努力,我國的統計學科已從相對分散的狀態整合為一個有機整體,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統計學知識體系,充分體現了“大統計”的學科理念。他強調,當今世界已進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數據的形態發生巨變,統計學作為分析數據的核心方法與學科,必然向數據科學深度轉型。統計學有幸迎來大數據時代,每一代統計學人都肩負著跑好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接力棒”的歷史責任。
儀式上,吳建福院士、陳松蹊院士、何旭明主席對《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統計學》的出版表示熱烈祝賀。他們一致認為,統計學這門充滿原生創新活力的學科,必將在新時代迸發出更為璀璨的價值。編委會成員汪榮明校長、王星教授、崔恒建教授、鄒國華教授,以及撰稿人代表高敏雪教授分享了參與編纂的感悟。他們指出,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前沿技術的深度融入,將使統計學在數據挖掘、預測推演、風險管理等領域釋放更強大的解析力與預見力,為我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數智支撐。與此同時,深化和拓展統計學教育至關重要,旨在培養更多兼具高素養與創新力的統計英才,為學科的持續繁榮奠定人才基礎。
儀式現場,針對統計學未來發展和統計學應用,人工智能專家(機器人)與青年統計學人發表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大家普遍認為,在人工智能時代,統計學的基礎理論與方法論將煥發新的生機。統計學不僅是理解和駕馭人工智能模型背后原理的關鍵,更是確保模型可解釋性、公平性和可靠性的基石。面對海量、高維異構的復雜數據,統計學提供的嚴謹推斷框架和不確定性量化方法不可或缺。他們展望,統計學將持續引領數據科學的發展,賦能各行各業實現基于證據的智能決策,在科技自立自強和國家現代化建設中扮演愈發關鍵的角色。
編輯:李秀坤
復審:郭繼艷
終審:劉 杭
歡迎點“在看”,分享轉發到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