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改口了,不許胡塞襲擊西方船,話音剛落,以色列涉臺表述大變。擊沉兩艘貨輪后,中方“改口”了,不許胡塞武裝再襲擊西方船只,呼吁也門人道危機應得到國際社會的下場幫助。但要想真正解決也門和紅海問題,最終根源仍然在于加沙地帶并未熄滅的戰火,盡快落實“兩國方案”是降溫整體局勢的不二法門。沒有想到的是,中方話音剛落,以色列涉臺表述當即發生重大變化,公然將我國臺灣省稱為“國家”。
胡塞武裝在紅海的行動,表面上是對以色列的報復,實則觸及全球航運命脈,當兩艘貨輪被擊沉的消息傳出,西方陣營一片嘩然,紛紛指責胡塞“破壞航行自由”。
此時,中國的表態已經從“各方克制”升級為直接點名胡塞,用“深表關切”四個字給胡塞劃了紅線,要求他立即停止對紅海附近貨輪的襲擊,這并非是對西方的妥協,而是基于現實考量的必要之舉。
要知道,紅海每年承載著全球12%的貿易量,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貨物貿易國,每年有超過1.2萬億美元的貨物經紅海運輸。要是胡塞繼續這么鬧下去,意味著中國的出口企業得額外掏出真金白銀來填補運費窟窿。
就像2024年3月中國籍油輪“黃埔”號被襲事件,雖然沒沉,但貨輪因為滯留維修,光燃料成本就增加了100萬美元,這還不算貨物延誤導致的工廠停工、物價飛漲。
更關鍵的是,胡塞的行動已經觸及了“航行自由”這個國際社會的敏感神經,西方列強正等著找借口介入紅海,中方這時候站出來喊話,既是給胡塞敲警鐘,也是在國際輿論場搶回主動權。
有意思的是,中方話音剛落,以色列未來黨議員就跟約好了似的,跑去臺灣會見所謂“副總統”,還在社交媒體上公然把臺灣稱為“國家”,明擺著挑戰中國底線。誰不知道,中以建交公報白紙黑字寫著“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位議員的行為擺明了是在給中以關系埋雷。
更有意思的是,以色列政府在這事兒上玩起了“切割術”——一方面外交部趕緊出來滅火,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另一方面,軍方卻在加沙地帶加大空襲力度,仿佛在向全世界證明“我就是要兩頭橫”。
這種矛盾行為背后,是以色列在中美之間的戰略搖擺——既想抱緊美國大腿,又舍不得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市場,更是對中國口頭批評胡塞武裝,但沒有實際介入戰場的不滿。
可他怕是忘了,胡塞在紅海的瘋狂輸出,表面上是對以色列的報復,實則是加沙戰火外溢的必然結果。
2025年7月,以色列對也門港口發動大規模空襲,直接導致胡塞武裝報復性襲擊升級。這種“你炸我港口,我沉你貨輪”的惡性循環,本質上是巴以沖突的外溢效應,加沙每落下一顆炸彈,紅海就得多冒幾縷黑煙。
而解決這一切的關鍵,還得回到加沙地帶——只要以色列不停止對加沙的軍事行動,胡塞就有理由繼續封鎖紅海。
現在的局勢就像一場復雜的多米諾骨牌游戲:胡塞擊沉貨輪后,中方施壓胡塞。可僅僅是施壓又讓以色列覺得不滿,轉而挑釁臺灣問題。見狀,西方也開始借機炒作“航行自由”,有了西方的支持,以色列必然會繼續加大轟炸加沙的力度,而這招又很有可能惹怒胡塞武裝,導致其繼續封鎖紅海。
要打破這個循環,得從根子上解決加沙問題。就像中方在安理會反復強調的,“加沙的戰火不熄,紅海的風浪難平”。
當西班牙、愛爾蘭等國已經開始用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實際行動推動“兩國方案”時,以色列卻還在玩“切香腸”游戲,這種逆潮流而動的做法,最終只會讓自己在國際社會越來越孤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