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還在指望歐盟能在中美博弈中扮演一個理性、獨立的角色,那么最近發(fā)生的這件事,或許會讓你徹底死心。
2025年夏天,一場圍繞"稀土"展開的外交角力,徹底揭開了馮德萊恩以及整個歐盟高層的真實態(tài)度:對中國強硬是假,對美國卑躬屈膝才是真。
這事的起點,其實是中國近期在稀土磁體出口上的一次“加碼”:為應對美西方日益緊張的圍堵趨勢,中國對包括重稀土在內(nèi)的關鍵磁性材料加強了出口限制。
原因很簡單——你想遏制我發(fā)展,那我也不會讓你輕松搞到我的戰(zhàn)略資源。
結果沒幾天,歐盟方面就“炸了鍋”。駐華大使托萊多直接放話:中方要在30天內(nèi)解決稀土出口問題,否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可能就不來了。換句話說,“不給稀土,我就不訪華”。
這話傳出來,讓不少人目瞪口呆。一個正義凜然的西方大國組織,居然開始用“外交勒索”的方式來施壓中國,頗有點潑婦罵街的味道。
為了表現(xiàn)強硬,馮德萊恩在公開講話中也毫不客氣地指責中國的對俄立場和貿(mào)易政策,聲稱“中俄關系已經(jīng)成為中歐合作的最大障礙”。
這不是第一次她這么說,但這次火力特別足,似乎真把自己當成可以左右中歐關系走向的核心人物了。
但中國不是嚇大的。商務部很快就拿出了“硬菜”:對歐盟白蘭地產(chǎn)品加征反傾銷稅,并且聲明——是你們先搞限制,我只能對等反制。
這一記回擊,不僅回敬了歐盟的“威脅”,更明確釋放了一個信號:中國不吃這一套。
你以為這下馮德萊恩會繼續(xù)硬下去?結果令人發(fā)笑。
原本還在威脅中國不給稀土就不來訪的她,轉頭就開始向美國示好。面對特朗普祭出的新一輪關稅大棒,馮德萊恩原定于7月15日對價值210億歐元的美國產(chǎn)品加征報復性關稅。
可形勢一變,她立刻“服軟”,稱歐盟傾向于與美國協(xié)商,希望通過談判解決爭端,甚至推遲了加征關稅的時間。
怎么,中國這邊還在對著硬杠,另一邊卻馬上“跪”在了美國腳下?這讓人怎么理解?
事實上,這并不令人意外。歐盟的政治結構決定了,它在關鍵節(jié)點上很難真正對美國“說不”。所謂的反制聲明,往往只是談判桌上的姿態(tài),一旦利益受損,立場就會回到“服從”狀態(tài)。
馮德萊恩嘴上對中國咄咄逼人,其實不過是想在中美之間撈點籌碼;但她高估了自己的分量,也誤判了中國的反制力度。
對中國來說,稀土早已不是單純的“原材料”,而是國家戰(zhàn)略的一部分。誰想借稀土牽制中國科技發(fā)展,那就得承擔被反制的后果。
更諷刺的是,不論是歐盟的所謂聯(lián)盟行動,還是美國的“去風險化”戰(zhàn)略,目前都無法繞開中國的稀土產(chǎn)業(yè)鏈。
從稀土開采到分離提純,再到磁體生產(chǎn),中國在全球的占比高得令人無法忽視。你可以不來訪華,但你無法繞過中國;你可以嘴硬對華放狠話,但最終還得掏錢包買中國產(chǎn)品。
馮德萊恩也好,托萊多也罷,他們應該明白一個現(xiàn)實:中國已經(jīng)不是30年前那個對西方唯唯諾諾的加工廠。你想要合作,歡迎;你想搞脅迫,那就來一場對等博弈。
正因為如此,歐盟最近的姿態(tài),反而讓中國更加堅定了“反制就是最好的回應”的立場。
不是我們不講情面,而是你們不懂尊重。
如今,面對中國的硬氣,歐盟開始猶豫,美國也不敢輕舉妄動。連特朗普都開始“低調(diào)”,向中國發(fā)出恢復稀土合作的“善意信號”。
這場博弈才剛剛開始。
馮德萊恩也該看清楚:你的訪問不是施舍,中國的資源也不是用來做政治交易的。
誰想靠“威脅”來換利益,只會讓自己在外交舞臺上更難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