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稀土問題再度成為中歐關系的焦點。2025年7月10日,歐洲議會以523票贊成、75票反對、14票棄權的懸殊結果通過決議,公然指責中國限制稀土出口“毫無道理”,甚至宣稱此舉“違法”,要求中方立即取消管制。更令人咋舌的是,決議還要求歐盟領導人馮德萊恩在即將到來的中歐峰會上直接向中國“施壓”。這一系列動作,究竟是歐洲在維護自身利益,還是替美國“出頭”向中國施壓?中方隨即作出強硬回應,直指歐洲議會行為是“政治操弄”,并揭穿其“雙標”本質。
歐洲議會“譴責”稀土管制,背后動機存疑
歐洲議會此次決議的措辭極為強硬,不僅認定中國稀土出口管制“違法”,還指責中方“利用壟斷地位脅迫歐盟”。然而,523票贊成、僅14票反對的表決結果,暴露了歐盟內部對華態度的嚴重傾斜。更諷刺的是,歐洲一邊依賴中國供應全球90%的稀土永磁體,一邊高喊“反對壟斷”,被中方直接批評為“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
歐洲議會(資料圖)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議會此舉并非孤立事件。此前,歐盟已提出“關鍵原物料法”,計劃2030年實現關鍵礦產資源本地化開采,但業內普遍認為這一目標“不切實際”。歐洲議員甚至提議撥款推動稀土本土化生產,卻對自身產業短板避而不談。有分析認為,歐洲議會此舉實則是配合美國“供應鏈去風險”戰略,試圖削弱中國在稀土領域的主導權,替美國“出氣”。
中方強硬回擊:稀土管制合理合法,歐盟“雙標”暴露無遺
面對歐洲議會的無理指責,中國駐歐盟使團迅速作出回應,態度堅決。中方首先定性歐洲議會行為是“徹頭徹尾的政治操弄”,指出其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泛安全化,本質上是“替美國出頭”。
歐洲議會(資料圖)
其次,中方強調稀土是軍民兩用物資,中國實施出口管制完全符合國際慣例,并反問歐盟:“為何對俄羅斯無人機、低端芯片實施限制,卻要求中國放開稀土?”這一質問直接戳穿了歐盟的“雙標”邏輯。
此外,針對歐盟指責“中國要求披露稀土進口商信息不合法”,中方犀利回應:若不掌握進口商信息,如何防止稀土被轉賣至美國軍工企業?此前泰國、墨西哥等國稀土通過監管漏洞流入美國的案例,已證明中方監管的必要性。歐盟所謂的“隱私擔憂”,不過是“不想擔責”的借口。
歐盟的矛盾與困境:被美國“綁架”的代價
歐洲議會此次“發難”稀土問題,暴露了歐盟在能源轉型與高端制造領域的深層焦慮。歐盟新能源、電子、軍工產業高度依賴稀土,但本土產能僅占全球2%,90%以上依賴中國供應。若強行推動“去中國化”,不僅會導致產業鏈斷裂,還可能拖累歐洲“綠色轉型”目標。
更嚴峻的是,歐洲在中美博弈中正陷入兩難。一方面,美國通過關稅施壓、科技封鎖等手段逼迫歐洲“選邊站”;另一方面,中國作為全球稀土供應鏈的核心,對歐洲經濟至關重要。歐洲議會卻選擇跟隨美國“遏制中國”,甚至要求馮德萊恩在峰會上“施壓”中國,這種“一邊要資源、一邊罵限制”的行為,被中方批評為“自掘墳墓”。
稀土(資料圖)
結語:中歐合作才是正道,歐盟需認清現實
稀土爭議的本質,是歐洲在中美博弈中“選邊站”的錯誤傾向。中國稀土管制的核心是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權利,而非“打壓歐盟”;中方的強硬回應,更是對“政治操弄”的堅決反擊。正如中方所言:“歐盟若執意跟隨美國對抗中國,最終只會淪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當前,中歐關系正面臨嚴峻考驗。歐洲若繼續被美國“綁架”,在稀土問題上對華施壓,只會損害自身利益。唯有摒棄“政治操弄”,回歸平等對話,中歐才能實現真正的共贏。否則,歐盟的“稀土焦慮”只會進一步加劇,最終付出沉重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