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一紙來自香港高等法院的訴狀,撕開了中國飲料帝國最隱秘的面紗。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后去世僅17個月,三名自稱其"二房子女"的原告,將現任董事長、宗慶后的一房獨女宗馥莉告上法庭,要求凍結18億美元資產,追討21億美元信托權益。
這場涉及逾150億人民幣的世紀遺產大戰,不僅顛覆了"布鞋首富"的完美人設,更折射出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在財富傳承上的結構性困境。
一場被迫攤牌的法律戰?
這絕非一場突如其來的訴訟。
據彭博社披露,原告宗繼昌、宗婕莉、宗繼盛三人在訴狀中指控:自宗慶后2024年初病重起,他們與宗馥莉的溝通渠道便被切斷。直到今年初發現香港匯豐銀行賬戶有110萬美元被轉出,才意識到屬于他們的18億美元資產正在被"重新安排"。
三名原告的訴求極其明確:其一,凍結宗馥莉名下匯豐賬戶的18億美元;其二,追討2003年宗慶后承諾設立的21億美元家族信托——每人7億美元的信托權益;其三,在杭州中院另案起訴,要求確認對宗慶后所持娃哈哈集團29.4%股權的法定繼承權。
面對來勢洶洶的訴訟,宗馥莉團隊亮出了一份關鍵證據:宗慶后2020年親筆簽署的遺囑,其中明確載明"本人所有境外資產均由獨女宗馥莉繼承,其他子女不得主張任何權利"。
耐人尋味的是,這份遺囑的見證人清一色是娃哈哈高管——副總裁潘家杰、財務總監方強等人,卻無任何宗氏家族成員在場。
截至目前,香港法院已宣布延期兩個月裁決,要求雙方補充證據;杭州中院則尚未排定開庭日期。一場橫跨兩地司法體系的豪門恩怨,正式拉開序幕。
杜建英
從傳言到鐵證:二房子女板上釘釘
關于宗慶后有二房子女的傳聞,在坊間流傳已久,但始終缺乏實錘。直到這場訴訟爆發,一條完整的證據鏈條才得以呈現。
第一個邏輯支點,是時間線的高度吻合。
據公開資料,宗慶后的二房妻子名叫杜建英。杜1991年從浙江大學畢業后加入娃哈哈,是宗慶后親自面試錄用的首批高學歷人才。彼時,宗慶后46歲,事業如日中天;杜建英25歲,風華正茂。從"革命戰友"到"革命愛情",在那個理想主義尚存的年代并不鮮見。公開報道顯示,杜建英做到哇哈哈集團的黨委書記。這說明,那么多年,宗家一明一暗兩條線一直和諧完美。
第二個邏輯支點,是2003年香港信托的設立。
這一年,宗慶后58歲,娃哈哈年銷售額突破100億元,正是財富積累的黃金期。選擇在香港設立21億美元的離岸信托,既規避了內地的輿論風險,又利用了香港成熟的信托法律體系。每個孩子7億美元的安排,體現了一碗水端平的傳統智慧。
第三個邏輯支點,是宗慶后的美國綠卡。
2013年,一位美國移民律師曾爆料宗慶后持有美國綠卡長達9年。雖然宗本人回應稱"已經取消",但這恰恰證實了他確曾擁有美國永久居留權。結合三個孩子均為美國國籍、在美接受教育的事實,一個合理推斷呼之欲出:宗慶后可能在美國有另一重身份安排。
最具決定性的證據,恰恰來自宗馥莉一方。
那份2020年的遺囑中,"其他子女不得主張任何權利"的表述,無異于不打自招。試問,如果宗馥莉真是獨生女,何來"其他子女"?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措辭,反而成了原告方最有力的佐證。
一個企業家的雙重婚姻
我之所以稱宗慶后的海外子女為"二房子女"而非"私生子女",絕非文字游戲,而是基于一個關鍵事實:據多方信源透露,宗慶后與杜建英可能在美國登記結婚。在美國法律框架下,這構成合法婚姻;但在中國法律語境中,因宗慶后已有配偶施幼珍,這種婚姻關系無效。這種法律上的"雙重身份",為日后的遺產糾紛埋下了伏筆。
縱觀宗慶后對二房子女的安排,可謂用心良苦。三個孩子均獲美國國籍,在美接受精英教育——宗繼昌從事金融投資,宗婕莉經營跨境電商,宗繼盛專注科技創業。這種"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布局,既保證了孩子們的體面生活,又避免了與宗馥莉在娃哈哈體系內的正面沖突。
更深層的安排體現在股權結構上。據知情人士透露,杜建英可能通過某種形式在娃哈哈的分廠體系中持有權益。這種"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手法,既照顧了二房的經濟利益,又維護了一房的顏面。若非宗慶后猝然離世、宗馥莉"停掉"相關安排,這個精巧的平衡或許還能維持下去。
這場官司如何打?
展望這場官司的走向,有幾個關鍵節點值得關注。
首先是遺囑的形式要件問題。
這份2020年的遺囑,見證人清一色是娃哈哈高管——副總裁潘家杰、財務總監方強等人,卻無任何宗氏家族成員或獨立第三方在場。這種安排是否會被認定為存在利害關系人不當影響?特別是"其他子女不得主張任何權利"這一表述,在承認其他子女存在的同時試圖剝奪其法定繼承權,這種自相矛盾的條款在司法實踐中能否獲得支持?
其次是跨境法律適用的復雜性。
香港法院將依據普通法審理信托糾紛,重點考察信托設立的真實意圖和受益人的合理期待;內地法院則需依據《民法典》判斷繼承權,而中國法律明確規定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繼承權。兩地司法如何協調,將直接影響案件走向。
再次是證據的充分性。
原告需要證明他們確系宗慶后子女、信托確為他們而設、資產確被不當轉移;被告則需證明遺囑真實有效、資產處置合法合規。在這場證據的拉鋸戰中,任何一個細節都可能改變天平的傾斜方向。
宗氏家產傳承的設計困境
宗慶后案的獨特之處,不在于爭奪家族財產本身,甚至也不在于倫理道德審判——這種案例古今中外屢見不鮮——而在于它暴露了中國第一代企業家在財富傳承設計上的困境。
宗慶后的財富安排呈現出一種精巧卻脆弱的二元結構:在境內,他通過娃哈哈集團的復雜股權安排,確保宗馥莉的接班地位;在境外,他通過香港信托、美國身份等國際化工具,為二房子女預留財富。這種"雙軌制"設計的初衷,是讓兩個家庭各得其所、互不干擾。
然而,這種看似周全的安排忽略了一個關鍵變量:法律體系的互通性。當原告同時在香港和杭州兩地起訴,當中國《民法典》規定的非婚生子女平等繼承權與香港信托法發生交集,當美國身份帶來的法律思維與中國式家族觀念產生碰撞,宗慶后試圖構建的"隔離墻"轟然倒塌。
吃瓜群眾還是慢慢看戲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