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前線已陷入長達半年的膠著狀態,但近日風云突變——俄總統普京被曝已完成戰略部署,一場打破僵局的攻勢正蓄勢待發。外媒披露,俄方已儲備1200萬發炮彈,這場規模空前的火力準備,或將決定烏克蘭能否扛過此輪沖擊。
這場醞釀中的大行動背后,暗藏兩大關鍵動向:俄外長拉夫羅夫突然密集出訪,先是秘密訪朝,旋即馬不停蹄趕赴中國。這種外交節奏的突變,究竟傳遞著怎樣的戰略信號?
若用一句話概括2025年俄烏局勢,便是"談判陷入死循環,戰場推進如蝸牛"。自特朗普入主白宮后,美烏關系急轉直下——美國不僅切斷對烏軍事援助,更在聯合國為俄羅斯撐腰。受此影響,澤連斯基政府一度松口,3月傳出可能承認部分現實的聲音,俄方對此保持謹慎樂觀。
然而歐盟的介入扭轉了局勢:當布魯塞爾宣布自掏腰包持續援烏,且基輔與華盛頓簽署"礦產協議"后,特朗普態度驟變,開始公開指責普京"破壞停火誠意",和談旋即陷入冰封。
戰場態勢同樣膠著:自庫爾斯克戰役后,俄軍再未攻克任何戰略要地。年初對烏軍重鎮紅軍城的進攻,因烏方重兵布防而進展緩慢,日均推進不足10平方公里。近期烏軍更展開反擊,不僅轟炸俄戰略轟炸機基地,還暗殺多名俄軍高級將領,令俄方陷入被動。
這場消耗戰若持續至2026年,對俄羅斯而言將是災難。關鍵時刻,韓國情報部門披露驚人消息:朝鮮已向俄提供1200萬枚152毫米炮彈,其軍工企業晝夜運轉,將彈藥源源不斷運抵俄境內。西方分析認為,俄方或將借此發起秋季攻勢,試圖在泥濘季節來臨前打破僵局。
但烏克蘭并非孤立無援:依托北約情報支持,基輔已做好迎戰準備。更值得關注的是,朝鮮不僅輸送炮彈,更派出上萬名士兵參戰,當前部分部隊已投入作戰。首爾方面甚至聲稱,平壤計劃再增派3萬兵力,盡管具體進度尚不明確。這種"雪中送炭"式的支持,遠超白俄羅斯等傳統盟友——后者雖遭西方制裁且軍力雄厚,卻始終未公開派兵參戰。
就在拉夫羅夫結束平壤之行后,其行程引發更多猜想。朝方公開表態"無條件支持俄羅斯行動",而俄外長旋即飛抵北京,與王毅外長舉行會晤。會談中,拉夫羅夫明確釋放"深化各領域合作"的信號,并表態支持中方主辦的相關峰會——這一姿態背后,是俄羅斯愈發嚴峻的外部環境。
當前,俄能源出口命脈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脅:美國參議員格雷厄姆提出法案,擬對購買俄原油的國家征收500%關稅,該提案已獲特朗普及多數議員支持。此前歐盟已通過制裁"影子船隊",切斷俄對歐石油出口,俄土天然氣管道合作亦告夭折。若中印等"東方客戶"因規避制裁減少進口,俄財政將遭受重創,前線軍費都難以為繼。
在此背景下,普京政府向中國"亮明底牌"的意圖顯而易見。拉夫羅夫訪華期間,俄氣總裁米勒同步抵京,與中石油商討未來合作,足見莫斯科對維持中俄能源貿易的迫切需求。而即將來華的印度外長蘇杰生,料將與俄方就此議題展開密集磋商。
更令莫斯科警覺的是,歐盟正加速軍事介入。馬克龍剛與普京通話,便宣布由法英牽頭的"自愿聯盟"已獲30余國支持,一支5萬人的"遠征軍"正整裝待發,計劃戰后駐軍烏克蘭。這種"摘桃子"式的布局,無疑將加劇俄方談判壓力——若此時在談判桌上讓步,恐被西方趁機索要更高價碼。
此刻的普京,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中印等國的堅定支持。但面對西方咄咄逼人的制裁與歐盟的軍事布局,莫斯科究竟能否在秋季攻勢中扭轉戰局?這場牽動全球的地緣博弈,正走向最危險的轉折點。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