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一、緊張的前線
二、自愿聯盟會議
三、烏克蘭重建會議
四、評烏克蘭抗戰建國之局
歡迎關注本號:
烏人全面抗戰已持續三年多,烏克蘭現代民族國家意識由此徹底覺醒,盡管烏人反抗俄人奴役已歷三個半多世紀。
一、緊張的前線
7月14日,俄烏沖突進入第1237天。
隨著俄軍發動夏季攻勢,烏克蘭前線吃緊,卻也對俄軍造成有效殺傷,“蛛網行動”嚴重削弱了俄人的戰略力量,6月27日烏軍對俄“馬里諾夫卡”空軍基地精確打擊,摧毀包括蘇-34在內的4架戰機。
烏軍展現了頑強的戰斗意志——包括攻與守。
不過,抵抗俄軍侵略中,烏軍6月29日也損失一架F16——已是第四架。
7月以來,雙方戰線膠著,川普暫停援烏后,俄軍進攻速度加快,空襲力度增強
過去一周內,俄軍占領了烏方領土150多平方公里,并強化在萊曼和沃夫昌斯克郊區的行動,雙方在波克羅夫斯克、新帕夫利夫卡附近持續激戰。
俄人切斷了波克羅夫斯克和科斯蒂安季尼夫卡之間的道路,俄軍甚至接近了庫皮揚斯克的北郊。在新帕夫利夫卡前線,烏軍甚至難以穩住戰線。
不過,俄軍的行動猶如1944-1945年春的日軍,氣勢洶洶,卻也不過是秋后螞蚱。
如今,美國已經恢復援烏。7月10日,川普稱美國與北約達成協議,通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武器,費用由北約全額承擔。
7月13日,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稱烏克蘭即將采取重大舉措,“我預計未來幾天你將看到創紀錄的武器流入,這將有助于烏克蘭自衛。”歐洲也將給予更強有力的支持,“普汀最大的失算之一就是和川普玩把戲。”
在前線戰事吃緊和美國回歸的背景下。7月10-11日,在倫敦和羅馬分別召開了自愿聯盟會議和烏克蘭重建會議。這兩次會議雖都不是第一次召開,但今年這兩會是烏克蘭抗戰建國的新起點與重要標志。
拋開復雜的國際局勢與烏克蘭面臨的戰火破壞,僅看這兩次會議,似乎是開會討論建設一個和平撞開的國家。烏克蘭前線炮火連天,歐洲大后方的這兩會呈現的是一片祥和甚至世外桃源,盡管軍事與安全也是會議重要內容。
戰爭打到這個份上,俄國還堅持什么?這個中世紀帝國無法理喻。
二、自愿聯盟會議
自愿聯盟會議是2025年3月初由英國首相斯塔默宣布成立的,當時是作為倫敦峰會的一部分。
7月10日,自愿聯盟第二次會議在倫敦召開,由英、法、烏等國領導人發起,采取先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澤倫斯基與意總理梅洛尼以視頻方式參會。
自愿聯盟會議
會議聚焦烏克蘭的軍事需求、能源設施保護及和平前景,旨在加強對烏克蘭的軍事與金融支持,施壓俄羅斯,推動烏克蘭的長期安全與恢復;重申對烏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支持,譴責俄人的侵略行為。
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宣布與國際及雙邊金融機構簽署總額23億歐元(18億歐元貸款擔保+5.8億歐元贈款)的協議,用于重建住房、醫院、能源基礎設施等。
會議推出“歐洲旗艦烏克蘭重建基金”,由歐盟投資銀行及法國、德國、意大利、波蘭支持,是烏克蘭最大的股權基金。
會議承諾2025年為烏提供至少400億歐元軍援,重點是增強防空能力及無人機攔截器生產。
會上,歐盟宣布創建“歐洲伙伴關系中心”,推出“EU4Reconstruction”計劃,強化區域發展項目管理;通過“創意歐洲”計劃追加200萬歐元,支持烏克蘭文化、藝術建設。另有,60項協調行動保護文化遺產。
歐盟肯定烏克蘭的改革進展,確認其已完成開啟首批入盟談判的條件,支持加速入盟進程。
三、烏克蘭重建會議
烏克蘭重建會議可以追溯到20223年7月在瑞士盧加諾舉行的“烏克蘭恢復會議”,10-11日舉行的是第四次。
這一次由意大利和烏克蘭聯合主辦,澤倫斯基主持,吸引了來自100多個國家的4000余名代表,包括政府官員、國際組織、金融機構、商界代表、地方政府及民間社會組織。
烏總統澤倫斯基、意總理梅洛尼、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德國總理默茨等出席并致辭。
美方出席的代表是川普烏克蘭問題特使凱洛格、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以及民主黨參議員布魯門薩爾,凱洛克提出將烏克蘭重建變為新的“馬歇爾計劃”。
烏克蘭重建會議
會議聚焦商業(動員私營部門)、人力(社會恢復與人力資本)、地方與區域(社區重建)、歐盟(支持烏克蘭加入歐盟)四個領域。
烏克蘭186個社區參會,其中40%來自前線地區,30%來自中部和西部地區,展示了300多個投資項目,涵蓋住房、能源、水務、醫療等領域。
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宣布歐洲-烏克蘭重建基金成立,這是全球最大的支持受戰爭破壞國家重建的證券基金。澤倫斯基宣稱會議簽署約200項協議,投資總額超過100億歐元。
英國宣布與烏克蘭達成一項新的防務協議,包括額外的軍事援助和聯合生產武器,該協議將為烏克蘭提供貝爾法斯特泰雷茲防空公司生產的5000多枚短程防空導彈,英國在2025-2026財年向烏克蘭提供額外2.83億英鎊的財政援助。德國總理默茨表示,德國準備從美國為烏克蘭購買愛國者防空系統。
四、評烏克蘭抗戰建國之局
雖面臨侵略者的瘋狂進攻,但烏人抗戰意志堅定,也不孤單。這得益于三百多年的抗爭歷史與精神,更受益于發達國家的大力支持。
這兩次會議召開,正值烏克蘭抗戰與重建的關鍵節點上,為烏克蘭抗戰提供了多維度支持,為戰后建設和歐盟整合奠定基礎。
兩次會議強調烏克蘭的歐盟前景,強化了其作為歐洲抗俄前線的戰略地位,通過融入歐洲的方式,形成烏克蘭抗戰建國的新局面。
會議期間,美國參議員格雷厄姆與布盧門撒爾與烏總統澤倫斯基會面時,承諾推動《對俄制裁法案》,對俄施加“毀滅性制裁”,包括對購買俄油的國家實施500%關稅,降低俄石油價格上限至30美元/桶,打擊規避制裁的公司,“展現了對烏克蘭事業的強有力承諾”,格雷厄姆發帖稱。
川普的特使凱洛格在烏克蘭重建會議期間兩次提出類似“馬歇爾計劃”的倡議,稱美國和歐洲應領導新“馬歇爾計劃”,以支持烏克蘭戰后重建,類比二戰后美國對歐洲的經濟援助計劃,強調通過經濟合作協議確保烏克蘭的主權、安全和長期穩定。
在歐洲-烏克蘭崛起的重要時期,美國的參與及支持,為烏克蘭抗戰與重建提供了強大助力。
烏克蘭的抗戰建國是充滿了國際整合尤其融入歐洲、連接美國。
中國抗戰期間也提出抗戰建國(1938年3月29日武漢會議上,由蔣提出),然而當時中國可謂孤立無援(唯一援助者德國4個月后也停止了援助),苦撐待變。三年后,美英軍事援助才到來(期間蘇聯援助曇花一現),然而,戰后還是戰爭……
與二戰時期美英需要同時應付亞太與歐洲、非洲不同,當前發生重大戰事的只有烏克蘭,而且烏克蘭國內也沒有兩個戰場、兩條戰線的復雜局面,要簡單得多,戰后基本上就是和平了。
然而,烏克蘭也面臨巨大隱患,川普。
川普擺不平中東神權,甚至壓制以色列,實現所謂和平。難道,川普能擺平普俄?難道,不能壓制烏克蘭實現所謂和平?況且,壓制烏克蘭已非一次。
所以,烏克蘭抗戰建國之路,絕非一帆風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