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氣網消息,本周,我國的天氣將復雜多變,高溫、降雨、強對流、臺風像走馬燈似的輪番登場。
本周的前半段,高溫絕對是天氣舞臺上當仁不讓的C位。這輪高溫天氣過程,波及范圍廣、強度強,而且局地還具有一定極端性。截至今天(7月14日)14時,華北南部到江南北部之間出現大片高溫,其中,陜西關中平原、山西西南部、河南中部、湖北西部等局地最高氣溫超過39℃,部分地區體感溫度更是超過40℃。
明后兩天,本輪高溫將進入最強時段,四川盆地、湖北西部、湖南北部、陜西關中、山西南部、河南大部、山東西部、河北南部將出現成片40℃及以上的高溫酷熱天氣,上述地區均有出現極端高溫的可能性。
城市中,15日太原39℃、蘭州37℃、重慶40℃;16日成都39℃,都將創下今年來氣溫新高。其中,重慶明天將是今年首次沖上40℃,并且可能實現40℃“三連擊”。
不僅白天氣溫高,夜間氣溫也顯著偏高,“熱”力十足。預計16日,河南、湖北中部、陜西關中等地最低氣溫將超過30℃,局地同樣具有一定極端性。16日,西安最低氣溫或達32℃、鄭州30℃、重慶30℃、武漢30℃,從早到晚都是歷史同期少見的熱!
而且這輪高溫過程中,南北方各自熱出了自己的節奏。對于北方來說,高溫中心河南及其周邊一帶雖然高溫強度大,但還是以干熱為主。而長江以南雖然高溫強度不及北方,但由于空氣濕度大,部分地區體感溫度較北方還會更勝一籌。還未入伏,這天然的“燜蒸桑拿”已早早安排上。
17日開始,受到冷空氣和降雨影響,黃淮東部到江淮一帶的高溫將逐漸縮減。而在南方,18日起隨著降雨增多,長江以南多地高溫會快速減退,但悶熱感還會持續。在高溫的核心區域河南、湖北等地,由于冷空氣路徑偏東,上述地區受影響有限,因此高溫將持續營業,耐力十足。
天氣預報會故意不報40℃嗎?
據北京日報,每當遇到高溫天氣,總有公眾感覺“怎么比預報的溫度更熱”,也有網友懷疑氣象部門的高溫預報會不會“刻意壓低數值了”?話題“網友懷疑氣象部門刻意不報40℃”也沖上熱搜。
“氣象工作者不會有意將氣溫報高或報低,我們也會對預報員的預測進行評分,預報38℃但實際氣溫達到40℃以上,預報員是不得分的。所以作為預報員,一定會努力報得越來越準。”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特聘專家朱定真說。
為何感覺比預報熱?
事實上,氣象部門發布的溫度是百葉箱中溫度計所測量的溫度。百葉箱須設在草坪上,離地面1.5米,周圍較開闊,無高大建筑、樹木等阻擋風或遮擋陽光。這是世界氣象組織的規范標準,全球用同樣的標準化尺度去測量氣溫,才能進行對比。
在同一座城市內,百葉箱和水泥路、柏油路上的溫度不一樣。在陽光強烈的情況下,水泥路、柏油路1.5米高度上的溫度,比百葉箱里測得的溫度可能會高4℃至5℃。這也就有高溫天氣下,有人測出路面溫度高達50℃,但預報數值偏低的“溫差”了。
那為什么預報的氣溫和大家的感覺也差不少呢?
“因為氣象的觀測環境和個人在室外的環境是不一樣的。氣溫是近地層大氣環境的溫度,而大家感受到的是體感溫度,其受到氣壓、風力、濕度等多重影響。”朱定真說。
比如體感溫度和大氣濕度密切相關,空氣濕度較大時人就會感到悶熱。只要氣溫達到33℃左右、相對濕度達到80%,人就會感到非常悶熱、不舒服,甚至容易中暑。此外,個體差別也導致體感溫度不一樣。人的胖瘦、所穿衣服的深淺、進行不同強度的活動、甚至個人心情起伏等都會影響體感溫度。
朱定真表示,未來氣象部門的預報會越來越向人們的需求傾斜,比如可能會預報體感溫度,而不再是簡單告訴大家氣溫為多少度,播報的信息中還要包含氣溫38℃和39℃有什么差異、哪些領域會受到影響等。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天氣網、北京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