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的小暑節氣,全國多地熱得發悶,不少人直喊“上蒸下煮”。
老話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可今年小暑剛到,上海就熱上熱搜。出門走兩步,后背就濕成一片;端起飯碗,往常愛吃的菜也沒了滋味。
村里老輩人常說“不怕小暑淋,就怕小暑晴”,今年小暑前后雨水少,有人犯起愁。晴天太陽毒,地里水分蒸發快,莊稼容易蔫;人在太陽底下曬,也更容易中暑。天熱出汗多,體內水分跟著跑,血壓高的人得特別留意。
隔壁張叔有高血壓,上周貪涼喝了冰可樂,結果頭暈得站不穩。大夫說,這不是血壓降了,是出汗多缺了電解質,隨便停藥更危險。
中醫講“小暑養心脾”,冰奶茶雖爽,不如喝碗綠豆湯實在。
苦瓜切片炒,番茄煮湯喝,酸溜溜的能開胃;黃鱔燉點姜,補氣血還不燥。老輩人說“小暑黃鱔賽人參”,現在吃它正當時,比大魚大肉好消化。
大中午別往太陽底下鉆,早起遛彎、傍晚打太極,出點毛毛汗剛好。
空調別調太低,26℃到28℃最舒服;出了汗別急著沖涼,先把汗擦干。午睡別貪長,瞇二十分鐘就行,下午干活兒精神頭能回來大半。
老話說“冬病夏治”,冬天總咳嗽的,這時候貼三伏貼正合適。華南西邊7、8月暴雨多,往年這兩月暴雨天數占全年七成多,今年雨水少不少?天熱別跟身體較勁,喝溫的、吃軟的、動得緩,脾胃舒服了,苦夏也能過舒坦。
想知道未來十天咋防暑?
點個關注,后續天氣變化和養生招兒接著說。
個人體質不同,具體養生方法最好問問大夫,別自己瞎琢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