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東煤田是中國最大的整裝煤田,其煤炭儲量高達3900億噸。然而,準東高堿煤因易結焦、易腐蝕特性,長期困擾著電廠工程師。
近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給電廠鍋爐量身定制了納米“高熵鎧甲”,為消除火力發電行業“頑疾”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并且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01
危機四伏:安全成本難平衡
準東煤田高堿煤含有較高成分的堿金屬、氯元素或硫元素,易導致鍋爐輻射受熱面結焦、高溫腐蝕、爆管、煤耗高等問題,嚴重影響電站鍋爐的安全性和經濟性。
多年來,國內外主要采用改變鍋爐結構、摻燒高嶺土、熱噴涂防護涂層等方式,盡可能減少鍋爐輻射受熱面結焦和高溫腐蝕爆管問題,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爆管事故不僅產生高額的維護費用,疊加非停造成的發電損失,單次事故綜合成本往往逾數千萬元。這種被動局面,讓國內電廠在安全與成本間艱難求生。
02
熵破困局:納米“高熵陶瓷鎧甲”
研究團隊從傳統陶瓷釉工藝中汲取靈感,創新性地研發出納米高熵防護與節能增效陶瓷涂層材料,適配中國煤質、成本可控的抗結焦、耐高溫腐蝕材料,為能源裝備穿上國產“鎧甲”。
為鍋爐量身定制的納米“高熵鎧甲”,阻隔了外部腐蝕介質的侵入,減少了鍋爐高溫煙氣中熔融物對管壁的黏附,保護水冷管壁表面不受結焦、高溫腐蝕的影響。涂層與基材具有匹配的導熱率和熱膨脹系數,不影響鍋爐的傳熱效率以及使用壽命。
防護材料還具有紅外輻射功效,可強化爐膛內輻射傳熱,降低爐膛出口煙溫。該材料還能強化燃燒,提高煤粉的燃盡率,降低煤耗、提高煤種的適應性,讓鍋爐在惡劣環境中依然能夠穩定運行。
這項技術不僅攻克了陶瓷材料防結焦、耐高溫腐蝕的技術瓶頸,更實現了紅外輻射增效、高導熱率及熱膨脹系數可調。
03
實踐檢驗:“節能增效”超能力
納米高熵陶瓷涂層技術先后在常樂電廠2臺1000MW超超臨界調峰機組上應用,使用納米高熵陶瓷涂層后的水冷壁管壁表面光滑,無明顯結焦現象,且未出現腐蝕情況。經過權威機構的檢測,管壁厚度較噴涂前無明顯變化,而未噴涂涂層區域則出現了明顯的腐蝕凹坑。
隨后,材料在165MW機組開展鍋爐數值模擬和能效測試。結果顯示,涂層防結焦、耐高溫腐蝕性能優異。
爐內有效吸熱量平均提升5.19%,減溫水量整體降低2.6t/h,排煙溫度降低4.5℃,灰渣物理熱損失降低0.21%,鍋爐熱效率提升0.46%,供電煤耗每千瓦時降低了1.5克。對于1臺1000MW的煤電機組而言,每年可節煤1.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4萬噸。
涂層的應用顯著提高了鍋爐的熱效率,降低了供電煤耗,并有效緩解了高溫氧化與磨損風險,增強了機組的煤種適應性。
▲材料在165MW機組全爐膛示范應用
研究成果將推廣至新疆、青海、內蒙古、貴州等省(區),為加快煤電轉型,推動煤電和新能源的優化組合,保障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為我國煤電向基礎性、支撐性、調節性電源轉型提供技術支撐。
來源: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責任編輯:曹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