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青島依托“住房”“社區”“街區”“城區”四個維度,緊扣城市更新相關要求,以60項住建部基礎指標、9項山東省特色指標為基礎,結合青島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重點,新增存在地基安全隱患住宅數量、老舊商業街區夜間商業活力等28項特色指標,構建“60+9+28”城市體檢指標體系
●2024年實地完成484個社區、1.76萬棟25年以上居住建筑體檢,每個社區平均采集103項指標、2000余條矢量數據
●2024年面向全市1300余個城市社區發放調查問卷,回收近5萬份,精準感知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此外每年跨部門調取數據300余項、超20萬條
●目前實現在城區維度覆蓋全市域的基礎上,街區、社區、房屋維度體檢覆蓋40%以上的建成區,工作覆蓋率、精細度均位列全國前茅
●2025年,青島持續推進體檢范圍的全覆蓋,計劃對33個街道、485個社區、1.9萬余棟25年以上的居住建筑展開體檢,城市體檢建成區覆蓋率由42.01%提升至74.62%,實現主城區建成區體檢全覆蓋
今年6月中旬的一天,家住市北區的市民劉興軍在手機上刷到一份城市體檢居民抽樣問卷調查——“您對城市水體的清潔程度是否滿意”“您認為城市居民的上班距離遠嗎”“您認為城市平時道路順暢嗎”……針對這些問題,他一一進行填寫。“每年的城市體檢問卷調查我都會認真填寫。作為青島市民,我們應該有主人翁的意識,一起讓這座城市越來越美好。”劉興軍笑著說。
2025年青島城市體檢居民抽樣問卷調查一經發出,便有1萬余名市民積極參與,調查內容涉及城市建設現狀、城市治理效能、基礎設施完善程度及教育醫療等民生關切領域。而所收集到的上萬條居民意見建議,都將作為城市體檢評估精準識別居民痛點的重要依據,經過系統梳理,為科學謀劃城市更新項目提供重要參考。
此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2025年城市體檢樣本城市名單,青島再次上榜。這意味著,自2021年青島啟動城市體檢工作以來,已連續第5年入選樣本城市。
有力度
“城市體檢”是普通老百姓聽得懂、記得住的詞語。它形象地告訴人們,城市和人一樣都是“有機生命體”,在其生長過程中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城市病”,同樣需要定期開展健康體檢,做到“防未病、治已病”和“開處方”。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早在2018年就啟動這項工作,并提出“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工作要求。2019年選擇11個城市開展體檢試點。2021年,進行城市體檢的城市擴大至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和部分設區城市共59個。自2024年起,我國29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城市體檢。
2021年,青島首次上榜城市體檢樣本城市,在這項工作啟動伊始,便在精準對標國家和省級城市體檢評估標準的基礎上,構建具有青島特色的城市體檢指標體系,并從住房、社區、街區、城區四個方面入手,對城市進行全方位、全維度的精細化體檢。“今年,青島依托‘住房’‘社區’‘街區’‘城區’四個維度,緊扣城市更新相關要求,以60項住建部基礎指標、9項山東省特色指標為基礎,結合青島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重點,新增存在地基安全隱患住宅數量、老舊商業街區夜間商業活力等28項特色指標,構建‘60+9+28’指標體系。”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自2023年開始,一支“城市體檢啄木鳥”隊伍在青島成立,他們沉入街道社區一線,深入菜市場、居民樓,與社區工作人員一同“把脈問診”,刷新著這座城市的“數據顆粒度”。
城市體檢調研員進行“掃樓”,發現問題及時用手機拍照并上傳系統。
“90后”青年郭又福,便是青島百余名城市體檢調研員中的一員。每天下沉到社區,逐棟逐單元地“掃樓”是他的工作日常,“外墻是否有脫落情況?”“樓道的照明是否充足?”……小到樓道燈泡、垃圾桶,大到樓體結構、建筑安全,都需要細致入微地調研清楚。
手機、筆記本電腦和測距儀是郭又福包里的常備工具。他的電腦里密密麻麻標注著待查的點位,所到之處,他都會用手機拍照記錄,從道路是否有坑洼或積水,到滅火器是否配備,再到新能源充電樁是否充足,每一個細節都精準捕捉,并及時錄入系統。“我們的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從外部看,而是需要爬樓排查到每一層,有些問題往往就隱藏在角落里。”郭又福介紹,順利的話平均每人一天可以“掃”20多棟樓,每日步數超3萬是常有的事。
除此之外,調研員們還會聽取社區居民的真實需求,并與商戶、環衛和物業多方核實,通過“望聞問切”工作法,給城市“肌理”做全面檢查。
只有精準且翔實地獲取數據,“體檢報告”才能準確可靠。因此,青島的社區體檢數據每年都會“更新”——今年在實地調研新增的33個街道、485個社區的基礎上,還要對去年調研完成的32個街道、484個社區進行二次調研。
“我們再去之前調研過的社區摸排一遍,既是對去年體檢成果的一次‘復盤’,也是為這些社區再進行一次‘更為細致的體檢’。”郭又福介紹,每年的城市體檢指標體系都會動態調整,針對社區的體檢也會更精細,“比如之前會摸排周邊是否有健身場地,但今年會更加細化到健身場地的種類,比如足球場是7人制還是11人制等,數據呈現會更精準。”
郭又福深知,這份工作的意義遠不止于記錄,而是通過信息的采集、梳理和分析,匯集成一份扎實的“城市健康檔案”,為城市更新提供決策參考,讓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得以更快解決。“當這個過程形成閉環,一切付出都變得意義非凡。”郭又福說。
有深度
城市體檢的數據采集,多元且深入——以2024年為例,除了實地完成484個社區、1.76萬棟25年以上居住建筑體檢,每個社區平均采集103項指標、2000余條矢量數據以外,青島還面向全市1300余個城市社區發放調查問卷,回收近5萬份,精準感知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此外每年跨部門調取數據300余項、超20萬條。
如何在后續的城市發展中用好這份“體檢報告”,至關重要。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提到,城市體檢不單純是為了體檢,而是為了解決問題。他認為應“先體檢后更新,無體檢不更新”,城市體檢查出的問題,就要落到具體解決問題的項目清單上。
換句話說,只有問題得以解決,才能使城市體檢工作更有成效。
“針對體檢指標評價反映出的職住分離、住房保障、設施分布、城市管理、生態韌性等方面問題開展綜合分析,青島形成自體檢報告。同時,按照‘社區級、矢量化、可交互’思路,構建涵蓋1400余個空間矢量圖層、21萬余條矢量設施點位數據的城市體檢信息平臺,可以實現所有數據一圖檢索、分類分析。”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近日,記者在城市體檢信息平臺發現,各個區域目前現狀和存在問題都一目了然,儼然是一個主城區全覆蓋、最小至社區層面分析指標的龐大數據庫,涵蓋建成區邊界、城市路網、公服設施、停車泊位、交通站點等基礎數據,同時銜接CIM(城市信息模型)平臺,共享超14萬條數據,構建“CIM+城市體檢”的應用場景。
位于老城區的中山商城人防地下停車場,緩解區域停車難題。
這些海量數據,為制定年度城市更新項目計劃提供重要參考。停車難問題,一直困擾著住在青島老城區的居民。近年來,不少居民通過填寫城市體檢調查問卷,將這一問題提交上去。大家所提報的涉及停車難等“城市病”的意愿訴求,會以社區為單位匯總,并在城市體檢信息平臺上得到直觀呈現。
針對這些數據,主管部門會開展停車問題綜合治理專項體檢研究。去年青島的停車設施建設計劃中,有一半以上布局在城市體檢劃定的停車治理重點區域,并同步研究完善停車共享、政策調控等保障措施。如此一來,居民們通過平臺反饋的停車問題也得到了落實。
作為青島首個集“停車+公園+旅游”功能于一體的三維綜合體,麥島路西側停車場的啟用為游客提供了更多便利與別樣的游玩體驗。
青島城市體檢工作通過調研和信息化手段開展數據分析,實現在城區維度覆蓋全市域的基礎上,街區、社區、房屋維度體檢覆蓋40%以上的建成區,工作覆蓋率、精細度均位列全國前茅。2025年,青島持續推進體檢范圍的全覆蓋,計劃對33個街道、485個社區、1.9萬余棟25年以上的居住建筑展開體檢,城市體檢建成區覆蓋率由42.01%提升至74.62%,實現主城區建成區體檢全覆蓋。
有溫度
“城市體檢”,也是一種“民生體檢”。
除了聘請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方面的專業人員擔任“專科醫生”,青島還邀請一線的社區工作者和熱心群眾來做“市民醫生”,開展全方位體檢。
位于福州南路與東海西路的一處口袋公園,為周邊居民提供了休閑空間。
全程參與大學路社區城市體檢的王艷深有感觸,作為社區副主任,她對整個社區情況了如指掌。在去年的社區體檢期間,她帶領調研員走街串巷,把體檢的“探頭”伸向社區的方方面面。“我們社區老人和孩子較多,關注‘一老一小’的民生問題成為社區體檢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體檢,如今社區內新增了多處無障礙通道和兒童游樂設施。”王艷說。
“城市體檢要特別注意暢通居民建言獻策渠道,切實反映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清華大學中國城市研究院院長邊蘭春說。
在體檢過程中,湛山社區創新引入“居民生活體驗指數”,通過對3000余戶居民的抽樣調查,將日常出行便利性、噪音干擾程度、社區安全感等主觀感受納入量化評估,使體檢結果精準反映居民實際需求。其中,73%的居民反映停車難問題,68%的居民提出公共活動空間不足。
對此,社區將新湛一路17號200平方米閑置地塊改造為開放式小廣場,引入小書店、小音響店等6家微型商業業態,開業首月客流量達5000余人次。利用企業閑置空間打造的“社區共享廚房”,每月舉辦烹飪課程、美食節等活動;社區圖書館藏書量達5000余冊,日均借閱量40人次。通過微更新,社區閑置空間利用率從不足20%提升至85%。針對停車問題,結合城市更新,智慧停車系統已覆蓋社區3個停車場,車位周轉率從日均2次提升至5次,進而緩解了30%的停車壓力。
近年來,青島還結合城市體檢,依托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積極推進完整社區建設工作。在完善包括口袋公園、休閑廣場、停車位、電梯等在內的公共配套設施的基礎上,還因地制宜建設社區食堂、社區老年助餐點等設施,為社區居民尤其是老年人與兒童提供助餐服務。
市南區湛山街道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方便居民出行。
“城市體檢評估信息平臺是實現由‘檢’到‘用’的重要工具,除細化到‘社區級’的數據收集、分析和展示,以及相關的項目管理功能以外,我們還著重在實用易用上升級,讓城市管理和建設人員更便捷地共享體檢成果,更好地服務城市更新建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近年來,隨著公園建設的不斷推進,海之戀公園等一批網紅打卡地,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近年來青島印發的消防、養老設施等行業專項規劃均以城市體檢成果作為編制依據。通過向各級各部門全面共享城市體檢成果,進而為科學制定工作計劃提供參考。此外,青島印發實施的城市更新專項規劃、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規劃、打造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灣區城市五年規劃等,都將體檢作為推動落實、檢驗成效的關鍵環節,讓城市體檢成為提升城市規劃建設水平的重要抓手。
“城市體檢絕不僅僅是讓城市達到基本的健康水平,而是希望城市能夠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霍曉衛看來,要通過城市體檢發掘城市潛力與特色,讓城市根據自身資源稟賦走出一條有競爭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而青島,正在借助城市體檢,塑造一個更具特色、健康、可持續的城市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