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不再是榮耀,合群才是他們的功勛章
如今的亞洲設計,已成為一股矚目而生猛的力量,其勢頭不容小覷。
而最神秘的國度“朝鮮”則成了另類的存在。
他們的設計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發展謹慎而緩慢。
留給大眾的印象還停留在上個世紀。
今天,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神秘又復古的朝鮮式美學。
01
被固化的朝鮮設計
提起朝鮮這個國家,大家可能會覺得陌生又神秘。
但看到朝鮮設計,卻又感覺有一種熟悉感。
就比如這幾張海報,如果不是上面的朝鮮文字,是不是以為看到了我國八十年代的海報。
可朝鮮設計又是很不一樣的,可以用三個關鍵詞總結:
復古、實用、民族自豪感。
復古的視覺設計
朝鮮早期的海報設計幾乎畫風一致,基本都是色彩鮮明、復古樸素的宣傳海報。
大量使用鮮艷的色彩和傳統圖案,將復古風格與傳統藝術混合,創造出朝鮮獨特的設計基調。
然后,便固定了設計風格。
沒有競爭
實用才是第一位
在朝鮮,所有企業都是國營的,因此朝鮮的商品幾乎沒有競爭,也就沒有“廣告”的存在。
產品包裝的理念就是:“所見即所得”。
比如,罐裝食品包裝通常以鮮艷的背景將罐頭里的食物直接展示在包裝盒上。
就算你不懂朝鮮語,也能看出來賣的是什么東西。
▲Nicholas Bonner
民族自信
在朝鮮的商品包裝上,也處處都能感受到獨屬于朝鮮人的民族自信。
設計師會將以風景名勝或著名地標作為特色融入包裝。
糖果包裝盒上畫的是沿朝鮮東海岸行駛的火車 。
煙盒包裝上描繪的是平壤的景觀,包括著名的千里馬雕像。
包裝與朝鮮人的民族自豪感相呼應,傳達出產品優質的理念。
▲Nicholas Bonner
▲Nicholas Bonner
▲Nicholas Bonner
只不過,隨著2011年后越來越多外國產品流入朝鮮之后。
封閉的朝鮮設計也受到了外界的影響,獨特的包裝風格也逐漸被打破。
盡管仍然還是以宣傳畫為主,但也受到了科技與時代的影響。
許多商品陸續在標簽上印刷英語,為了使商品看起來更加國際化。
比如這組平壤電影制造廠系列電影海報。
▲平壤電影制造廠近幾年的系列電影海報
但是受到的影響也十分有限,不刻意去觀察很難發現。
不過,這就是朝鮮獨有的特色。
盡管在技術上有所改進,但依然忠于朝鮮傳統的用色,鮮艷、狂野。
人物的精神面貌也是觸動人心的,對未來的想象永遠都是光明的。
處處都能讓人看到他們希望捍衛本土文化的決心。
設計風格
當然,朝鮮的設計風格之所以一成不變全都有賴于國家的把控。
在朝鮮,平面設計都是由國家控制的。
大多數平面設計師在工作之前都在大學接受過系統培訓。
而且朝鮮的大部分設計工作都在平壤。
▲從平壤到農村,朝鮮街頭處處可見宣傳海報。
并且所有工廠都歸國家所有,每件設計作品都必須經過國家批準。
因此朝鮮藝術家、設計師都沒有表達自我的空間。
這是朝鮮設計師們無法改變的,甚至有的設計師坦言道:
“最偉大的藝術只是模仿”。
可是,這樣的設計,又能走多遠?
02
超現實主義建筑
如果說平面設計是被國家管控的結果,那朝鮮的建筑設計就像是被放飛的風箏。
"讓整個國家變成一個社會主義的仙境”
這是朝鮮在2015年的官方宣傳口號之一。
當然,如果要在朝鮮談建筑設計,基本等同于在討論平壤。
各式奇異卻有美感的建筑都在這里拔地而起。
“超現實”建筑
受到蘇聯建筑的影響,朝鮮建筑也趨向于“超現實”風格。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這座高105層、330米的柳京飯店。
它的外形神似即將飛往太空的航天器。
1987年開工,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卻仍未被啟用。
成了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也最令朝鮮尷尬的空置建筑。
還有平壤溜冰場,就像一頂溜冰帽。
忠春體育街的健身房則像一對啞鈴。
而于2014年開建的“未來科學家大街”則早已竣工并投入使用。
這條街區不僅馬路寬廣,道路兩旁未來主義風格的建筑也都被粉刷上了夢幻的色彩。
夜幕降臨時,頗有些賽博朋克的魔幻感。
▲中國影像
被設計成微觀世界的原子圖形的科技館 ▲KCNA/Reuters
另一部分平壤建筑則遵從了“放大版”的寫實主義。
比如頭頂巨大土星的革命展覽公園天文館。
以及形似羽毛球弧線的羽毛球館。
或者是仿照動物建造的各類動物園。
天文館以及仿造滑冰者頭盔而建的溜冰場 ▲Oliver Wainwright
沒有華麗的裝飾,僅憑這些plus版本的硬核風格。
就令全世界來此窺探朝鮮的游客為之驚嘆。
▲AP
▲國際電影廳,1995年
▲Pyongyang Architectural and Cultural Guide
▲Raphael Olivier
▲Leslie Ma
除了plus版的建筑外形。
在配色上,朝鮮設計也偏愛柔和清新的“馬卡龍色調”。
無論是巨型公共建筑還是普通居民樓。
無論是室內還是室外,都被粉刷上了藍、橘、粉、綠的彩漆。
漫步在平壤,你可能會以為自己走入了復古的文藝電影里。
▲Oliver Wainwright
▲Raphael Olivier
即使是四四方方、不茍言笑的蘇式高層建筑。
在合適的色彩搭配下,也有了幾分阿里郎集體式美學的模樣。
▲Damir Sagolj/Reuters
▲AP
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
建筑已經成為朝鮮宇宙里最重要的藝術之一。
朝鮮高層曾多次在視察中強調:
“國家精神是建筑的生命、靈魂和核心。”
生活在魔幻日常中的平壤人民 ▲andrea_uri
平壤凱旋門,比巴黎凱旋門還要高出10米,專為感念高層而建 ▲Oliver Wainwright
仿照莫斯科風格建成的平壤地鐵站也必不可少的宣傳畫 ▲Clay Gilliland
不過歸根結底,在朝鮮環境下的設計,更多還是服務于宣傳事業,無論是在建筑、平面設計、還是繪畫中。
在這些高度統一化的設計中,你很難看到設計師的個人風格。
在這里,個性不再是榮耀,合群才是他們的功勛章。
朝鮮勞動黨紀念碑 攝影@Raphael Olivier
來源:卓爾謨工業設計小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