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江門一位市民的爆料引發(fā)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她62歲的母親因不識字,每月話費一直通過銀行存折代扣。然而今年4月,銀行工作人員的提醒讓這個家庭發(fā)現(xiàn),老人的話費扣費混亂,金額從100元到300元波動極大。
進一步查詢后,令人震驚的事實浮出水面:在過去兩年里,老人的話費賬戶竟被扣取了8712.6元。查看長長的賬單明細,里面包含了流量包、寬帶費、廣東IPTV基本月使用費、“天翼看家”、“親子會員”以及“攝像頭(自營)終端分期費用”等眾多套餐費用。但實際情況是,老人使用的手機非常古老,除了寬帶,其他服務對她來說毫無用處,老人甚至根本不知道這些服務是什么。
從種種跡象來看,以各類名目對不識字的老人進行扣費,這無疑是典型的詐騙行為。這次是家人及時發(fā)現(xiàn)了問題,可要是沒有察覺,這種不合理扣費很可能還會持續(xù)下去,老人的養(yǎng)老錢將不斷被吞噬。
當家屬發(fā)現(xiàn)問題后,前往電信營業(yè)廳要求打印詳細清單,以便了解扣費詳情,可營業(yè)廳卻拒絕提供。打印清單本是電信營業(yè)廳應盡的基本義務,他們的拒絕行為,更坐實了這種扣費行為是明知故犯,本質(zhì)上與偷竊無異。在未經(jīng)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偷偷扣費,這是對消費者權益的嚴重侵犯,已然構成盜竊詐騙行為,相關責任方必須受到法律的嚴懲。
如今,類似針對老年人的消費陷阱并不少見。由于老年人對新事物接受能力弱,信息獲取渠道有限,很容易成為不良商家的目標。在通信服務領域,一些運營商利用老年人不懂業(yè)務的弱點,私自開通各種增值服務,亂扣費現(xiàn)象頻發(fā)。這不僅損害了老年人的經(jīng)濟利益,也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秩序。
對于此次事件,電信方面不能僅以一句“操作失誤”就想敷衍了事。必須全面、深入地調(diào)查清楚扣費情況,給老人及其家屬一個合理的交代。監(jiān)管部門也應加大對通信行業(yè)的監(jiān)管力度,嚴厲打擊這類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不能讓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在“糊涂賬”中受損。同時,也提醒廣大市民,尤其是家中有老人的,要多關注老人的消費情況,避免類似的詐騙事件再次發(fā)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