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白沙街道象山社區,
一幅“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的
祥和畫卷徐徐展開。
曾經的老舊小區,
如今處處煥發新生機,
生機盎然的鞭炮花長廊如火如荼,
宛如一條流動的彩帶;
綠蔭下老人悠然乘涼,
嶄新的游樂設施上孩童們歡笑嬉戲。
近年來,白沙街道象山社區以“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為引領,以推進城市更新為重要抓手,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多元參與、自治共管”的老舊小區改造模式,圍繞“功能完善、空間挖潛、服務提升”三大方面,順利完成象山社區改造項目,并積極探索社會治理新模式,實現了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幸福躍升。
面貌煥新,宜居、美麗
看得見的幸福升級
“現在有了電梯,走斜坡都不怕辛苦了。”“下樓就有游樂設施,帶小朋友也很方便。”
如何讓改造精準對接民心所盼?象山社區采取“一網格一黨組織”的模式,包樓入戶開展改造政策講解、意見收集和思想疏導,及時掌握梳理居民訴求、調解矛盾問題、回應居民關切。社區以網格為單位召開了11次民意征求座談會,累計收集意見建議80余條,分類分階段組織實施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三大改造共39個項目。
自開展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后,社區內新設“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圖書閱覽室、婦女兒童之家童夢樂園、大象樂園、益食堂等多個場所,引入智慧社區治理,為居民提供辦理業務、休閑、學習、娛樂等豐富優質的服務。
加裝社區入口處的斜坡便民電梯
婦女兒童之家——童夢樂園
治理創新,文明、智慧
摸得著的自治成效
面對改造后的“精細活”,象山社區積極探索推行“志愿樓長+紅色議事會”機制,組織熱心黨員群眾組成志愿樓長隊伍,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收集居民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再通過搭建眾人議事平臺,以紅色議事角、民議廊等陣地為基礎廣泛動員居民參與社區建設。
在志愿樓長的推動下,一件件群眾的“煩心事”得以解決,舊樓加裝上了電梯、樓道號碼牌規整了、電動車充電棚建起來了、公共停車位也增加了……民生實事越辦越多。
2025年1月,象山社區正式成立江門市首家社區企業——蓬江區善鄰社區服務有限公司,秉持“小生意、大公益”的理念,公司推出專業化和公益性兩張服務清單,包含居家養老、適老化改造等36項有償服務,以及義診、義檢等10項公益服務,同時制定了完整的公司章程,收支均受居民監督。社區公司目前已與25個家政、外賣等行業市場主體合作,接辦低償服務訂單90余筆,營業額近7萬元。
社區公司還依托“大黨委”機制,通過居民代表大會等渠道征集意見,鏈接周邊企業資源,每周六開展“黨群志愿服務日”,提供中醫養護等公益服務,自4月以來覆蓋超700人次。推出“合伙人”計劃,建立項目運營機制,吸納25家生活服務企業,以低于市場價格提供服務。
服務升級,貼心、細致
全方位的暖心關懷
為滿足老年人高品質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需求,象山社區利用原社區辦公陣地積極引入“長者食堂”、“平安通線下服務點”,依托“線上市級平安通智慧服務中心、社區專職網格員、兼職網格員”三級居家養老服務網,為重點人群、弱勢群體提供全天候緊急支援、醫療急救、陪伴關懷、心理疏導等服務,逐步實現養老服務從“被動等待”向“主動服務”轉變。
今年6月,以益食堂為試點,探索長者助餐社會化運營,采用“社區公司主導+國資企業托底+社會企業輔助”機制,引入五邑農家煲仔飯,推出讓利套餐,面向全年齡段開放,同時還開通小程序線上下單和外送服務。自6月20日開業以來,服務居民近600人次,供餐近1000份。公司收益反哺社區,用修繕老舊道路廣角鏡,樓道扶手等。
從環境面貌的煥然一新,到治理模式的創新突破,再到服務體系的全面升級,象山社區用實實在在的變化,詮釋了如何讓老舊小區重煥生機,讓居民生活更加舒適、便利。站在“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的關鍵節點上,象山社區也將繼續完善“志愿樓長+紅色議事會”機制,做強社區企業,擦亮“益食堂”等服務,為城市社區現代化治理新路子提供“象山經驗”。
編輯 | 蓬江發布編輯部
來源 | 蓬江區“百千萬工程”指揮辦、白沙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