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家俄羅斯媒體報道稱,俄羅斯國防部可能放棄修復“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這是俄羅斯目前唯一現役航母,目前維修工作已經暫停了,俄國防部近期將作出決定該航母命運的選擇。幾乎已經板上釘釘了,俄羅斯海軍前太平洋艦隊司令阿瓦基揚茨表示,放棄維修是正確的,航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是一種巨大、昂貴且低效的設備,可以被現代化武器在幾分鐘內摧毀,之后該艦可能被拆解回收金屬再利用。
隔著屏幕都能聞到一股熟悉的醋酸味,只要他們自己搞不好或者沒錢搞的東西,統統都沒用。之前據傳A-100大型預警機項目下馬后,當時俄羅斯人也是說,巨大的預警機完全不符合現代化作戰的實際情況。現代防空導彈和對空反輻射導彈的射程,大大超過了此類飛機的使用距離,意味著這些飛機很容易成為敵人的目標。有沒有一種可能,正是因為俄羅斯航母和預警機技術太過于落后,才不符合現代化作戰實際情況。體系不全、技術落后的時候,預警機和航母確實又貴又容易損失。
說航母無用只不過是挽尊,俄羅斯放棄航母的原因有很多:
1. 成本。俄軍費常年緊張,現在還一直在打仗,軍費更緊張了,而航母全壽命維護費用可能高達150億美元;
2. 技術與物理老化不可逆。這艘航母從維修到現在8年一直出現各種事故,俄專家評估其核心系統(如動力鍋爐)已徹底報廢,修復成本遠超新建一艘航母。而且俄羅斯并不想承認的一個事實是,蘇聯解體后他們也沒有維修、建造航母的技術了,這8年只是為了面子“假裝在修”。但特別軍事行動之后,這門不要也罷,反正丟臉也不差這一回。
3. 戰略需求弱化。北約東擴導致俄傳統出海口被封鎖,地中海基地保不住了,黑海不安全了一直被土耳其拿捏,波羅的海被北約堵門,遠洋艦隊實際失去作戰空間。而北冰洋不需要航母,需要大型破冰船,至于太平洋方向,已經有中國三艘航母了。估計下一步,俄羅斯海軍將進一步加強"近海防御+核威懾"模式,重點發展高超音速導彈護衛艦、兩棲攻擊艦,核潛艇及北極護航力量。
現在不少人問,為什么俄羅斯寧愿報廢了,也不來中國船廠修?庫茲涅佐夫號從2017年就開始入塢大修,期間發生了不少事故,包括浮船塢沉沒、吊塔砸穿甲板,以及至少2次火災等事故,已經修了8年了,但仍然沒有多大進展。當時庫茲涅佐夫號大修的時候,就有不少人建議拉到中國船廠修,我們的遼寧艦前身就是“瓦良格號”,原蘇聯海軍建造未完工的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2號艦,也就是庫茲涅佐夫號的姊妹艦。中國船廠熟門熟路,擁有技術經驗且效率很高,估計3年左右就能修好。如果當初這樣選擇,恐怕庫茲涅佐夫號就不會泡船塢8年都還沒修好,現在還面臨被拆解的命運。
拒絕中國維修的邏輯:首先,放不下面子,避免安理會五常中唯一依賴他國維修航母的尷尬,而且還是以前航母技術比它落后的鄰國。其次,堅持本土紅星造船廠升級改造,也是為了能維持船廠工業鏈能夠運轉;最后,怕泄露核心機密。那么結果就是一艘航母沒有,最后回收舊金屬賣一點錢。其實從特別軍事行動就能看出來,俄羅斯幾乎都靠以前蘇聯留下的軍事遺產,在現代化作戰方面已經落后太多了,除了無人機作戰之外,俄烏兩邊打得都像冷戰時期的傳統戰爭。
對比更明顯的就是印巴空戰,巴空軍用中國武器打了一場完美的超視距空戰,再回過頭來看看俄烏戰場,就知道落差了。俄羅斯需要航母么?肯定需要,但需求主要是撐門面,而不是作戰用途。但問題是撐面子就不可能讓中國修或從中國買,然后陷入死循環,這不是要不要面子的事,普京這一點還沒想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