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籃歐洲拉練終于迎來重頭戲了,這波荷蘭熱身賽怎么看都是一場有看頭的對決,但別光盯著比分,背后問題才叫人頭疼,郭士強這回帶隊出征,迎面撞上的不是對手,而是用人煩惱和傷病難題,網友一句話總結——幸福的煩惱和真實的焦慮全都安排上了
先說說這場比賽的時間安排,7月15日荷蘭當地晚上七點半開打,折算過來北京時間是凌晨兩點,這對國內球迷來說著實不友好,一邊是看球熱情,一邊是上班壓力,直播都不一定有,真要熬夜追,得做好心理和身體雙重準備,畢竟誰也不想上班路上頂著黑眼圈和領導對噴,球迷的熱情和現實的無奈,這場比賽還沒開就已經埋下了
聚焦到陣容公布,首發到底誰來,成為熱議焦點,這波后衛線的選擇,網友們已經在評論區擺開了“誰該首發的大討論,趙睿和胡明軒,還是廖三寧和徐杰,廣東媒體人先表態了,認為趙睿加胡明軒的搭檔最合理,一來默契度高,二來兩人都是隊長,關鍵時刻扛得住壓力,但問題來了,廖三寧這兩場熱身打得也不賴,沖擊力強,單打能力突出,打法雖有點獨,但也不是不能用,怎么選,郭士強這會兒估計也在頭疼,殺手锏和穩健組合,怎么搭配,真不是簡單的排列組合能解的
再看內線,傷病成了最大“攪局者,周琦、曾凡博、張鎮麟全都因傷缺席,胡金秋、趙嘉義、朱俊龍這仨成了前場鐵打首發,理由很簡單,能用的就這幾位,上一場打西班牙也是他們首發,沒啥懸念,但四號位空缺,真是讓人捏一把汗,曾凡博的位置無人能替,杜潤旺、付豪歸隊的可能被反復提及,經驗上確實更勝一籌,但短時間內能不能磨合好,誰也沒底,青島鋒線趙嘉義表現一直平平,場上作用不算突出,面對歐洲球隊的高強度對抗,他的存在感確實有待提升,中國男籃的四號位,眼下算是一塊短板,能不能補上,還得看傷員恢復進度和后續調整
說回后衛線,徐杰的定位很有意思,歐洲拉練機會本就不多,歐美后衛身高臂長,郭士強更傾向用高大后衛,徐杰身材吃虧,但串聯能力強,屬于進攻不順時的“奇兵角色,廣東媒體人這么分析也有道理,杜鋒時期他就是這么用的,關鍵時刻穩一手,但首發就算了,后手奇兵才是王道,徐杰自己也說了,首發還是替補無所謂,教練怎么安排怎么來,做好自己那一攤事,執行力強,這點值得點贊,球迷對他期待也很實在,不求爆炸數據,就想看他把全隊串起來,打出流暢配合
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想起男籃歷史上的陣容難題,2008年姚明有傷,阿聯獨挑大梁,后場還不是照樣靠孫悅、劉煒的默契撐場面,陣容有短板,教練怎么拆招才是真本事,這回郭士強面臨的局面,和當年有點像,能不能臨場變陣、用好手頭這點牌,全看臨場應變和指揮調度
氛圍上其實也挺微妙,國內球迷對這撥熱身賽期待值不低,誰都想看中國隊在歐洲打出氣勢,但現實擺在這,陣容不齊,傷病多,熱身賽觀賞性本就有限,真要拿成績說事也不現實,更多還是看磨合和人員調配,亞洲杯才是重頭戲,這波歐洲拉練更多是提前“踩坑,打出問題,后面才有得補救,不少網友都說了,能不能贏荷蘭不重要,關鍵是別再添新傷,隊員別擺爛,教練組別擺爛,這才是底線
另外,輿論場上也不太平,關于郭士強的用人、戰術安排,早就有對噴現象,首發怎么排,誰該多打點,網上早就吵成一鍋粥了,但說到底,教練組比誰都清楚現有人員的優缺點,球迷的建議可以提,但真要臨場決策,還是得看現場局面,不可能照著線上呼聲來排兵布陣,關鍵時刻得敢于拍板,不然場上真成了“誰聲音大誰上場的迷幻操作,結果只會更亂
綜合來看,這場中荷熱身賽既是考驗,也是機會,考驗陣容深度和教練調度,機會則是給年輕球員更多曝光和鍛煉,能不能打出內容,主要看臨場應變,別指望一場定論,但能看到積極變化就值了,剩下的等亞洲杯見真章
最后一句話總結,郭士強的幸福煩惱是真的,傷病短板也是真的,球迷的期待和現實的落差擺在那,但別著急下結論,一場熱身賽,能看出問題就不虧,接下來能不能補上短板、頂住壓力,才是真正考驗中國男籃的時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